“立”有開始之意,立春即為春季伊始。立春時節(jié),中國氣溫開始回升,大地回春,一年的農(nóng)事活動重又開始。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春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美食及習(xí)俗,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立春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
1.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xì)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边@一習(xí)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2.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笨梢娞拼艘呀?jīng)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本來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搟成薄餅,烙熟后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3.蘿卜
所謂的“咬春”重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卜,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jì)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p>
4.春卷
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jié)日的一種傳統(tǒng)食品。流行于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國南方,過春節(jié)不吃餃子,吃春卷和芝麻湯圓。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古代悠久,由古時候的春餅演化而來。
5.和菜
有了春餅,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和菜的種類有很多,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些蔬菜,還可以適當(dāng)?shù)募尤胍恍┤忸悾@樣營養(yǎng)也就更加全面了。
立春的習(xí)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zhǔn)備,進(jìn)行預(yù)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jìn)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shè)春官,預(yù)告立春之時。然后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征性耕種,并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jìn)行耕種了。
2、游春(探春、*行)
游春是一項流行于民間的祭祀*行活動。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前,由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征春天的形象。這次游春之后就是意味著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蘿卜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yǎng)、健身、祛病等功效。
4、打春
又叫“鞭春?!薄氨尥僚!保鹪摧^早,這種方式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當(dāng)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yù)示倉滿糧足。一些農(nóng)村仍有“鞭春牛”的風(fēng)俗。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的寓意。立春吃春餅生菜等是立春習(xí)俗之一,俗稱嚼春、咬春或者嘗春。
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嫩蔥先出,人們嘗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立春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