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飛快,不經意間,數年如一日。許多人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在不斷延伸的時空里逐漸遠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真正經得起時光考驗的朋友寥寥無幾。有些人可能會自信地說:“我性格好,與周圍的人都能交上朋友?!彼麄円苍S會說:“五湖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朋友?!比欢@些話語更多的是一種愿望,而非現(xiàn)實。在他們潛意識中,將“熟人”等同于朋友,這正是缺乏真正友情的一種表現(xiàn)。
真正的友情是純粹而真摯,沒有猜忌和試探,只有坦誠和理解。如果一個人與周圍所有的人都要成為好友,那么這種關系很可能帶有虛偽或是不切實際的情感。魯迅先生曾送給瞿秋白一副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說明了知己難尋,真正的朋友珍貴而稀少。我越來越感到,在離開學校后進入社會,我們面對的人群更加廣泛,而交往更為頻繁,但同時也增添了一種孤獨感。在社交活動中,如果沒有深入交流,就只剩下疲憊和孤獨。而真正的朋友,就是我們治愈孤獨、緩解壓力的良藥。
小聚之間,有一種儀式感,它強調的是內心之間認同的事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無飲一杯無?”對于朋友,我們應該用真誠去對待,就像白居易一樣,用新釀的大米酒,在大雪將至的時候,用紅泥小火爐暖酒,以此驅散心中的寒冷。這份儀式感,更像是一種默契和關懷,讓時光似乎變慢,讓生活變得更加細膩、悠長。
當然,對于真正的心靈伴侶,也不需要刻意維護面子,不需要過分約束。當聚餐時,不必追求豪華;在喝酒時,不必勉強對方多喝。但有一次,一位老友邀請我一起吃飯,當天我因加班不能參加,他卻耐心等待,我趕到后,他竟然準備了蛋糕,還邀請其他幾個老友一起慶祝我的生日。我被深深地觸動,因為很多年以來,我一直沒有特別慶祝自己的生日。
作家李丹崖曾說:少年可以放縱青年可以草率,但到了中年,要把對待朋友的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因為生命就像駒子過隙一樣短暫,我們必須學會欣賞那些能夠讓我們停下來思考、品味生活的小事——即使只有三兩個真摯的朋友,也足夠讓我們在如流水般消逝的時間里找到片刻寧靜,讓飄渺歲月沉淀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