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似海的夸張故事:談戀愛的情話
在這個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人生之美莫過于情感了。正如古人所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沒有情感的人,不足為道。那么,“癡”又是什么呢?通常有三種解釋,一是愚蠢,無知;二是對某人或事物極度迷戀;三是精神失常,簡直就是神經病。記得曾有朋友說,從古至今,只聞怨婦之聲,卻未聞怨男的蹤跡,她的話語中透著一絲驚訝。這句話說得對,有句俗語叫“癡男怨女”,女人只到怨恨,而男人卻可以因為愛而變得癡狂,這說明了“情”的力量,它傷害最深的是男人!當然,這并非絕對,但我們今天就談論男性,而不提女性。
當一個人沉浸在愛河之中,這本應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但是在“癡”字前加上“情”,這似乎就變成了一個令人害怕的疾病,因為它幾乎難以治愈,因此醫(yī)學界將其稱作“癡情絕癥”。何謂“癡”,前文已述,但人們到底能如何癡狂?下面是一個典型案例。
臨床病例:徐克明,他是個24歲的小伙子,看起來不錯,但他坐在我面前的樣子,就像秋天枯萎的草,沒有少年時那樣的活力。他說自己已經死過一次,是為了一個女孩。他這么說的,我大吃一驚,說你為她去死嗎?
他回答我,我愛她。我問,你怎么會如此深入地愛她?他回答,我可以為了她去死。我聽后感到震撼,那些決定生命與死亡的事情,對誰來說都是重大的抉擇。如果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那就是逃避;如果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感情,那么這份感情便顯得格外珍貴。
我問他,你覺得這種選擇值不值?他回答,他從未考慮過這一點,他只想證明自己對于那個女人的感情。他說,他不是原地出生的,也只是個打工者,在另一個城市站穩(wěn)腳跟本身就是一種幸運,當遇見那個女孩時,他興奮到了無法自持,知道對方也對他有感覺,便全心投入了過去。當初他們相遇時,他認為自己生活中的幸福達到了頂峰。
然后我問,如果你們倆都相互喜歡,又為什么會出現(xiàn)問題?他的回答讓我意識到,這一切其實只是他的自卑在起作用,因為那個女孩后來發(fā)現(xiàn)了一位比他更優(yōu)秀的男子。她開始疏遠他們,他們之間的情感也隨之冷淡下來,她雖然站在他的眼前,可她的內心已經遠去了。我問她,你還記掛著我嗎?
她的答案讓我的心受傷,她說,以前確實覺得自己愛你,可是在遇到另一個人之后,她才明白兩個人之間真正意義上的愛并不存在。她的話音剛落,我火冒三丈,大喊著你不知道多么地深切地給我付出了什么嗎?能夠為你做出一切犧牲嗎?
但她的答復讓我冷靜下來,說不要這樣講,我們以后還會成為好朋友。她的話音里帶著堅決和果斷,讓我的痛苦達到頂峰。我感到無處安放自己的力量,無法接受從戀人轉變成朋友的事實。我認為這是不公平,我早已狠下心腸告訴她,要證明給她看我有多深刻地給予你的關懷。你若在三天內不到這里見我,你永遠不會再看到我的臉龐。而最后,她真的沒來見面,我徹底崩潰,覺得是否被她的心里完全拋棄一樣殘忍。在窗外望向最后一眼,然后關上了門窗打開煤氣瓶,用淚水向窗外發(fā)誓要用行動證明給所有人看,即使即將離世,也要讓她們知道我的執(zhí)著和真摯的情意。
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醫(yī)院床上,是同鄉(xiāng)救了過來。那一刻,我看著這個曾經因悲劇而被擊倒的小伙子,鄭重地說,你知道事情如何發(fā)展了嗎?
他的回應讓我理解了一切,從那以后關于她的消息便再也沒有聽到??粗@個小伙子的背影,再次嘆息,為那些畏首畏尾、連勇敢都不敢嘗試去追求真摯感情的人感到可悲。在有限的人生旅途里,只要曾經真誠地努力過、拼搏過、哭泣過笑容滿面的日子,那么至少意味著你的存在無愧于此生,無愧于你的選擇,即使這段旅程結束。你是否愿意因為一些細微的問題放棄那些尚未展開的精彩篇章呢?
當兩個相互傾心的人,因彼此間不可彌補的距離漸行漸遠時,這場浪漫故事終將告別,就像垂暮老人的生命走向盡頭,無論誰都無法挽回。這世間短暫幾十載,每個人的生命路徑尚待書寫,你愿意還是甘愿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