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是明代袁宏道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自由的向往。
滿井游記教案 1
一、整體感知
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xué),游歷山川,《滿井游記》教案設(shè)計。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保ā堕_先寺至黃巖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本文就寫于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北國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興。文章的第一段,就寫了這種欲游不能的苦惱。早春二月,乍暖還寒,這對北方人來說本不足為奇,但對一個在江南長大的人來說,卻是不可忍受的。作者從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則是他親身的感受和體驗了。一個“余”字,一個“猶”字,兩相映襯,把寒流不肯罷去的情狀描述無遺。那么,其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極其簡練的語言來描繪:“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欲出不得”的壓抑并沒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頭,反而激發(fā)了他出游的熱情。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數(shù)友”,如脫籠之鳥,飛出城門,來到郊外。但見長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曠遼遠,一派生機。作者寫景,主要寫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以及游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其中寫水寫山的部分是重點。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畫,“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繪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鮮妍明媚”畫出春山之態(tài)。然后,分別用兩個長句作喻,水如新開之鏡,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動。寫柳條突出其“將舒未舒”的姿態(tài),寫麥田說其“淺鬣寸許”,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寫人雖寥寥數(shù)語,卻頗為傳神。“泉而茗者,而歌者,紅裝而蹇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雖曰“未盛”,已是熱鬧非凡。更有曬太陽的鳥,吸水戲浪的魚,它們的快樂不亞于游人,仿佛羽毛鱗鰭之間“皆有喜氣”。最后作者總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一句回應(yīng)首段,是對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對“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以議論作結(jié),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興趣?!安荒芤杂螇櫴隆保@是對那些熱中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無意于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dāng)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坝嘀螌⒆源耸?,惡能無記?”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寫出了《永州八記》;袁宏道也許再沒有重游滿井,因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鄉(xiāng),過上了隱居的生活,以后雖又出仕,終非所愿,年僅四十二歲病逝。
二、問題研討
1.郊田之外未始無春:一個孤獨者的漫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是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這句話看似為作者不經(jīng)意之談,是在為自己出城郊游找借口,實則大有深意。袁宏道25歲中進士,不受官,請假歸家,又與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縱情山水,訪師問學(xué),可見他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游記散文,也充滿了疏放不羈的精神,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是對官場的厭倦,是個性的張揚和抒發(fā)。他是一個漫步郊原的孤獨者,“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遺落世事,在與自然風(fēng)物的'對話中,感受自由的可貴。
2.白描的筆法。
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如寫水為“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這種表現(xiàn)方法,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卻鮮明如畫。
3.?dāng)M人的寫法。
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xiàn)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寫景方法。如他說蘇州虎丘“如冶女艷妝”(《上方》),寫杭州西湖為“山色如娥,花光如頰”(《初至西湖記》)。在《滿井游記》中這種寫法也很突出。
4.比喻的妙用。
比喻的表現(xiàn)方法雖然很常見,但袁宏道運用起來自有他的新奇之處。在這篇游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如上文分析過的寫水寫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dāng),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三、教學(xué)建議
1、學(xué)習(xí)本文,應(yīng)重點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fēng)格,并結(jié)合完成課后練習(xí),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教學(xué)中,可以以提問的方式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解說或訂正。
2、袁宏道的山水游記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游山玩水的愉悅心情,這與唐宋時代的游記重寄托重理念的寫法完全不同。可將本文與本單元前幾篇課文作比較閱讀,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袁宏道的游記散文現(xiàn)存九十多篇,成就很大。有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找來選本作擴展閱讀。
3、組織一次春游,仿照本文的風(fēng)格寫一篇游記,要求語言簡練,寫出獨特的感受。
《滿井游記》鑒賞 2
郗仲平
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感苦悶,更使他感到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滿井是北京東北郊的一口古井,“徑有五尺余,飛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鑿欄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睗M井因此而得名。袁宏道向來是棄塵世、近山水;官場不得志,就愈加寄情于山水,所以,在春寒料峭的時候,他便興沖沖急匆匆走進大自然?!胺蚰懿灰杂螇櫴?,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作者自表的自得掩飾不了他失意的郁悶。這次做京官,前前后后不過兩年,袁宏道又稱病辭職,居閑達六年之久,再次開始他的漫游。
《滿井游記》是一篇典型的山水小品,文辭清麗而簡潔,抒發(fā)主觀感受融于敘事寫景之中,結(jié)構(gòu)松散自由,處處照應(yīng)很像楔子把文章組接得規(guī)矩自然。盡管通篇并無多少博大的社會內(nèi)容,不過表達了一種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但公安派推崇李贄的“童心說”,主張“直寫性情”的文學(xué)主張,在這里得到了印證。
作者在記敘出游滿井之前,先用烘托、反襯的手法,勾畫出北國的早春:“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一筆帶出燕地的特征?;ǔ?jié)也稱百花生日,指農(nóng)歷二月十五,也有人說是二月十二,還有人說是二月初二。在這個季節(jié)里,人們應(yīng)該踏青了,可是,人們出門走不了多遠便被風(fēng)寒阻截而歸,只好悶悶不樂地瑟縮在斗室內(nèi)。這些內(nèi)容看似信手寫來,既未言及“滿井”,又未見一絲游蹤。從全文結(jié)構(gòu)來看,這一段卻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那種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同時,又向讀者交代了出游的時間,作者所處的地點。下文也就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真是出手不凡,極其經(jīng)濟的一筆。
“天稍和”與“余寒”相應(yīng),是寫天氣的變化,也是寫作者心緒的解凍。“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連用三個動詞組成一個連動式句子,單刀直入,點明游玩所在,準確地表達出作者那種興奮愜意的心情?!案吡鴬A堤,土膏微潤”,與上文“飛沙走礫”相呼應(yīng);“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與上文“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相呼應(yīng)。還未寫春,讀者已感悟到了融融春意,至此,讀者大悟作者鋪陳的匠心。作者以展翅翱翔的鴻鵠自比,形象地寫出了自己遠離塵世,遠離官場的“心近狂矣!癡矣”!作者心情愉悅,所以,他筆下的萬物都是美好的:水像乍出匣的明鏡;山像剛梳洗過的美女。這里的連續(xù)作比不僅抓住了山水的形似,而且抓住了神似,喚起了讀者更廣泛的聯(lián)想。后人曾這樣評價過袁宏道的山水小品,“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體態(tài),水有人的情意。”的確如此,融進作者感情色彩的自然景物分外動人:“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壟上的麥苗出土不久,隨微風(fēng)擺動,那麥田竟然像飛馳的駿馬,多么神奇的比喻呀,反襯出作者的匆匆步履,真令人拍案叫絕?!叭嵘摇薄按缭S”,看來是作者信筆寫實,把握全文就會發(fā)現(xiàn),這和前面寫河水“始解”,其波光“乍明”,就像鏡子“新開”,其光澤“乍出匣”;寫山巒像美女剛剛洗過臉,“而髻鬟之始掠也”一樣,都是通過生動的描述,來抓住初春特征的,而在“余寒”“稍和”上大作文?
下面,作者由物及人,寫起了那寥寥可數(shù)的游客:有的掬泉水煮茶;有的邊飲酒邊唱歌;有的紅裝素裹騎驢緩緩而行,男男女女,有動有靜,聲色兼?zhèn)?,形態(tài)各異,好一幅早春郊游圖!“風(fēng)力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焙茏匀坏貜膶懰耍氐綄懼饔^感受,直觀地寫出早春的特征:寒中蓄暖。恰如古詩所云:“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盡管撲面的春風(fēng)還帶著殘冬的威力,但畢竟剪出了滿目春色。繼而,作者又由人及物,寫起了山水間的飛禽游魚。令人驚嘆的是,作者筆下的動物也通人情,“悠悠自得”,“皆有喜氣”,這與其說是寫客體,不如說是寫主體,面對大自然的盎然生機,作者又怎能不“近狂矣!癡矣”!自然與人出神入化的和諧,作者又怎能不更加厭惡官場爾虞我詐的社會呢?
本文以議論作結(jié),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罷了。作者好似還未盡意,又補上一句,以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區(qū)別,“惟此官也”的“惟”頗有獨傲自慰的味道。最后一句,看似閑筆,作者不過交代了為什么作此文,這是游記的通常寫法。透過文章的表層,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近”指的并不完全是可見的兩地間的距離,還有作者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籍,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于是,在記游之后,作者又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物我交融的感受。(選自《古代散文鑒賞詞典》)
滿井游記教案 3
教學(xué)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課文在布局謀篇上的精妙之處。
2、研讀課文,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體會課文中運用白描、比喻和擬人手法寫景的妙處,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4、學(xué)習(xí)描寫春景,練習(xí)寫作。
教學(xué)重點
1、感受文中描繪的優(yōu)美的春天景色,再現(xiàn)課文圖景。
2、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xué)習(xí)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教學(xué)難點
1、體會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2、學(xué)習(xí)抓住景物特征描繪景物的方法。
教學(xué)準備
CAI課件
教學(xué)過程
一、準備階段
學(xué)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繪寫春天的詩詞曲賦,觀察春天的景物變化。
二、導(dǎo)入新課
1、談話:(從本單元的課文學(xué)習(xí)說起)同學(xué)們,我國南方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一起踏青去,走進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2、播放視頻錄像資料,學(xué)生欣賞春景,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在眾多的繪春描春作品中,清代文學(xué)家袁宏道的《滿井游記》是不能不讀的。
3、出示課題:滿井游記(板書)
三、深讀課文,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1、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初感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到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滿井早春圖,同時也知道了作者是一位無意于政治進取的小官,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游覽觀光,寄情山水。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又將隨作者細膩而又富有詩情畫的筆調(diào),去領(lǐng)略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那份圓潤豐滿的自在自得?,F(xiàn)在請同學(xué)齊讀課文,在大腦中再現(xiàn)美麗的春景畫面。并思考文中描繪了哪些景?
2、學(xué)生齊讀課文。
3、學(xué)生讀后教師出示圖片,要求學(xué)生從文中找出描繪此畫面的相關(guān)句子。(教師播放圖片)
4、師:課文主要描繪了哪些景物。(指名學(xué)生回答)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回答板書:(分)水山柳麥人鳥魚(點)
5、學(xué)生自說個人所喜歡的句段,說明喜歡的理由,并展開想象口頭描繪畫面。
6、師:作者這樣寫是抓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的,這屬于對點的描寫,(板書:分)除了分寫,作者還進行了總體的描繪,即是對面的描寫。文中哪一句是對景物的總寫?(指名學(xué)生回答,教師扳書:總:滿井全景)(面)
7、體會課文第一段的妙處。
師:課文在寫出游之前,卻從不能出游寫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引導(dǎo)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中先寫不能也游的苦惱,表現(xiàn)在城中余寒猶歷的氣候上,這樣寫的目的在于為下文寫出游喜悅的心情作了一個很好的鋪陳,形成了較好的對比,這實是一種欲揚先抑的寫法。(板書:城中余寒欲揚先抑)
四、品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王國維語: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作者要在文中表達什么感情?在文中何處可以足見呢?請同學(xué)們在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文句?
2、學(xué)生交流討論,師生明確并引導(dǎo)體會,出示幻燈片。板書:點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明確: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于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著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人生哲理。(聯(lián)系作者的意趣和生平來理解。)
3、出示語段: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理解其內(nèi)涵。
師:同學(xué)們,作者在文未點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用以收束了全文,那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4、以小組為單位,學(xué)生進行交流討論,指名學(xué)生發(fā)言。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區(qū)別。不能以游墮事,是以那些熱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無意于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dāng)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有不虛此行的滿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鳥魚都成了他的知已。這可是一種物人交融,人和物的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五、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體會文中白描手法。
(1)出示有關(guān)白描手法的句子,讓學(xué)生回顧白描手法。并引出白描手法這一寫法在文中的運用。
(2)學(xué)生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白描手法的句子,引導(dǎo)學(xué)生加以品味。
明確:這種寫法能使所寫景物鮮明如畫,筆法簡練。
2、體會比喻和擬人修辭在文中的運用
(1)問:文中那些地方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請在文中找出來。
(2)學(xué)生交流討論找出句子,引導(dǎo)學(xué)生加以賞析。
3、播放散文《春》的視頻錄像。學(xué)生觀看欣賞,感愛春天。
3、小結(jié)本課。
此文屬于一篇繪寫春景的優(yōu)美散文,在語言表達上運用了白描、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章法上采用了欲揚先抑,結(jié)構(gòu)上先總后分,點面結(jié)合,內(nèi)容上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六、拓展延伸
1、學(xué)生小組展示有關(guān)寫春的詩句,教師展示補充,引導(dǎo)學(xué)生積累。
2、學(xué)生練筆寫春,進行交流討論。(出示幻燈片要求)
七、作業(yè)
繪畫春景。
情景要求:假設(shè)你此次與袁宏道結(jié)伴同行,一同來到滿井,你將看到些什么?你又會寫下些什么呢?請你以繪畫形式把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滿井游記
城中余寒
(欲揚先抑)
總:滿井全景(面)
滿井春色
分:水山柳麥人鳥魚(點)
(白描、比喻、擬人)
點明主旨:郊外有春意,只有未出游
抒寫性靈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自傲、自嘲)
《滿井游記》難點解析 4
基礎(chǔ)題
一、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花朝節(jié)(zhāo) 廿二日(niàn) 倩女(jìng)
b.麥田淺鬣寸許(liè) 泉而茗者(mǐng) 靧面(guì)
c.罍而歌者(lěi) 紅裝而蹇者(jiǎn) 汗流浹背(jiá)
d.曝沙之鳥(bào) 呷浪之鱗(xiā) 未百步輒返(zhé)
2.依據(jù)課文填空并理解其意義。
(1)給畫線部分填空。
游人雖未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時時有。②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③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2)①句寫_____________②句寫_____________③句寫_____________,作者由物及人,通過寥寥數(shù)筆勾畫了_____________,有動有靜,抒發(fā)了作者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土膏微潤(肥沃) b.鱗浪層層(像魚鱗似的浪紋)
c.局促一室之內(nèi)(狹?。?nbsp; d.娟然如拭(美好的樣子)
4.選出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凍風(fēng)時作 ②于時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鱗 ②鱗浪層層
c.①于時冰皮始解 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 ②偕數(shù)友出東直
5.選出加粗詞詞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娟然如拭 ②悠然自得
b.①游人雖未盛 ②風(fēng)力雖尚勁
c.①未之知也 ②曝沙之鳥
d.①泉而茗者 ②紅裝而蹇者
6.下列使用了借代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
a.鱗浪層層 b.呷浪之鱗
c.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d.鱗次櫛比
7.下列對本文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本文結(jié)構(gòu)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
b.本文文辭清麗簡潔,作者直抒胸臆。
c.本文雖然表達了一種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但也掩飾不了作者失意的苦悶。
d.本文比喻新鮮、貼切,洋溢著作者游覽時的輕松喜悅的心情。8.翻譯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滿井游記》選段,回答問題。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艷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不之知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b.髻鬟之始掠。(梳、掠)
c.曝沙之鳥,呷浪之鱗。(吸而飲)
d.紅裝而蹇者。(跛足)
2.選出“之”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局促一室之內(nèi)。
3.選出“而”字用法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
( )
a.游滿井 b.滿井春色
c.游郊田 d.郊田美景
5.這段文字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后順序來寫滿井春色的。
6.文章寫鳥、魚富有人情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7.這是段絕妙的山水畫的描寫,使山有人的_____________,柳有人的_____________,鳥有人的_____________,水有人的_____________。
8.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能力題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觀第五泄記
袁宏道
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曰:“此瀑聲也?!?/p>
疾趨,度石罅,瀑見。石青削,不容寸膚,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往,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游人坐欹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
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憂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語,時夜已午,魁呼虎號之聲,如在床幾間。彼此諦觀,須眉毛發(fā),種種皆豎,俱若鬼矣。
1.從文中找一個短語,回答本文記敘的瀑布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寫景的層次和角度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chuàng)新題
語言的創(chuàng)新與應(yīng)用。
1.《嘉慶統(tǒng)一志》說滿井“井經(jīng)五尺,清泉涌出,冬夏不立竭。好事者鑿欄以束之,水常浮出,散漫四溢”,從這篇游記中,仍可見當(dāng)時盛況。盛況主要體現(xiàn)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滿井游記》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你能舉出兩例反映這一季節(jié)景物的詩句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基礎(chǔ)題
一、1.c 2.(1)略 (2)人 主觀感受 動物 一幅早春郊游圖 游覽時輕松喜悅的心情 3.c 4.d 5.c 6.b 7.b 8.略。(見課文翻譯)
二、1.d 2.c 3.a 4.b 5.水 山 柳條 麥田 游人 鳥 魚6.悠然自得 皆有喜氣 無比快樂 7.容貌 感情 體態(tài)情意 8.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能力題
1.“山行之極觀也?!?2.先寫遠觀(第2段)、再寫近望(第3段),最后寫感受(第4段) 3.景致奇異,變幻恍惚如牛鬼蛇神,“須眉毛發(fā),種種皆豎,俱若鬼矣”。(意近即可)
創(chuàng)新題
1.略。2.早春①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②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滿 井 游 記 5
教學(xué)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的生字詞,整理常見實詞和虛詞的特殊用法,積累文學(xué)常識。
2.能力目標:學(xué)會細致地觀察景物,并能用白描的手法,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表現(xiàn)出來。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環(huán)境下作者的兩種不同心情;做一名有心人、有情人、細心人,深入大自然,采擷大自然的繽紛色彩,感受它細微的、無窮的變化。
教學(xué)建議
一、結(jié)構(gòu)思路
第一部分先寫北國早春:“余寒猶厲”“局促一室之內(nèi)”,沒有春的氣息,彩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把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也為描寫下文的滿井春色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第二部分先總寫滿井春景(廿二十……若脫籠之鵠)?!疤焐院汀迸c上文“余寒猶厲”呼應(yīng),天氣變化,心緒也隨之解凍。高柳、膏土與上文“飛沙走礫”呼應(yīng);“空調(diào)”、“脫籠之鵠”與上文“局促一室”、“不得出”呼應(yīng),融融春意已可感悟,心情愉悅可想而知。接著作者又詳細描寫了春景,逐層寫出郊外早春景色的迷人(于時冰皮解……麥田寸許)。首寫春水:如鏡出匣;次寫春山:如倩女梳妝罷;再寫春柳:柔梢披風(fēng);最后寫春苗:淺寸許。山好、水好、萬物美好。一連串的比喻,形神俱似,春景中融入了感情色彩。繼而作者由景及人,繪出一幅早春郊游圖(游人雖未盛……汗出使背)。泉而茗者,清雅悠閑;罍而歌者,豪爽痛快;紅裝而蹇者,從容舒適。男男女女,形態(tài)各異,有動有靜,聲色兼?zhèn)?。再次作者寫陸上和水中的動物,表達在春日的心曠神怡(凡曝沙之鳥……皆有喜氣)。曝沙之鳥,安適恬靜;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最后作者歸結(jié)自己的感受,寄托追求(始知郊田……宋之知也)。作者由游滿井春色,歸結(jié)出“郊田之外未站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感受,也表現(xiàn)了作者厭棄喧囂塵俗的城市生活,寄意山川草木的游灑情懷。
第三部分作者明確表露了自己寄情山水、厭棄官場俗務(wù)的感受,并表示今后的出外游玩日程從今日開始,因此寫游記來紀念此事。明確了自己的志向和文章寫作的時間。
二、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本文寫了不同的環(huán)境中作者的兩種不同情感。作為“城居者”,整個冬天蝸居斗室之中,欲出不得,自然煩悶不已。因情生景,第一段分四層濃筆渲染“余寒猶厲”?!把嗟睾?,一個“寒”字,首先就把人帶入天寒地凍的北國冬天。接著寫即使花朝節(jié)后,寒意仍不減卻多少,一個“猶”字,讓人不寒而栗。這一層是從節(jié)令、地域角度來寫。第二層具體寫“寒”?!皟鲲L(fēng)時作”,“飛沙走礫”,氣候之惡劣,不難想見。第三層用作者“欲出不得”襯托寒氣襲人。第四層用作者的行動(“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來證明北方春寒料峭。觸景生情,自然情事滿懷。作者本自不愿做官,這次任順天府教授,終免不了官場的應(yīng)酬唱和,愁苦煩悶之心可見一斑。作為“郊游者”,長期的壓抑,得以一時解脫,自然一切都是新的,即使只是自然界的一絲一縷的正常變化,也會納入眼底,融入心底,雖感陌生,更覺親切。所以,作者筆下的一草一木都具有了人情人態(tài),掛滿了喜悅的色彩。
對比、反襯。有城里城外氣候的對比,有人物心情的對比,有動靜相襯,有情景相襯。
三、本文細致地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為文章寫初春的景色,處處圍繞“乍暖還寒”的特點。從整體上看寫了春山、春水、春柳、春趣,多用比喻,形象貼切,清新奇巧。從局部看,寫節(jié)令氣候的變化,用“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飛沙走礫”寫寒意未盡,用“天稍和、土膏微潤”寫春意漸染,前后對比,特點鮮明。寫“冰皮”用“始解”,寫“波色”用“乍明”,寫“雪后初晴”,寫柳條“將舒未舒”,寫“柔梢披風(fēng)”,寫麥芽寸許,寫游人未盛,寫風(fēng)力尚勁,無不恰如其分,無不形態(tài)畢肖。
四、組織課堂教學(xué)建議
本文是自讀課文,生字詞較多,課前要布置好預(yù)習(xí)。課上花一定的時間簡單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讓學(xué)生借助課下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熟讀課文。剩下的時間分小組自由鑒賞。鑒賞可由教師給各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wù),也可由各組自行決定。
第 1 2 3 頁
滿井游記教案 6
目的要求: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fēng)格。
5、體會本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6、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學(xué)習(xí)和積累文言詞匯。
難點:體會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fēng)景區(qū)。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具準備:U盤
教學(xué)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檢查預(yù)習(xí):
1.查字典,給下列生字注音。
廿(niàn) 鵠(hú) 鬣(liè) 茗(míng) 罍(léi) 蹇(jiǎn) 倩(qiàn) 髻(jì) 鬟(huán) 浹(jiá)乍(zhà) 澈(chè) 靧(huì) 曝(pù) 呷(xi?。?燕地(yān);花朝節(jié)(zhāo);鮮妍(yán)墮事(huī);惡能無紀(wū);飛沙走礫(lì);
2.朗讀課文,對照注解試翻譯課文。放錄音。
滿 井 游 記 7
教學(xué)目標:
一。 感受作者鐘情于山水的情感,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 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
三。 教學(xué)過程:
一。 趣味導(dǎo)入: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代文人喜歡寄情于山水。我們曾學(xué)過哪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呢?
二。 直覺感知:
(一) 自由誦讀。
(二) 解決重難點詞語。
1、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
燕地(yān) 廿(niàn)二月 花朝節(jié)(zhāo) 鮮妍(yán)明媚
墮事(huī) 飛沙走礫(lì) 惡能無紀(wū) 曝(pù)沙之鳥
呷(xi?。├?/p>
淺鬣寸許(liè) 髻鬟(jì huán)
脫籠之鵠(hú)
靧面(huì) 汗出浹(jiā)背 罍而歌者(léi) 紅裝而蹇(jiǎn)者
2、積累下列文言詞語。
⑴ 一詞多義:
時:凍風(fēng)時(經(jīng)常)作
于時(這時)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然:晶晶然(……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⑵ 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著酒杯)而歌者,紅裝(穿著艷裝)而蹇(騎著驢)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作則飛(使……飛)沙走(使……走)礫
⑶ 重點虛詞:
之:若脫籠之(表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鵠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關(guān)系,可譯為“以”)
髻鬟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始掠也
夫:夫(句首發(fā)語詞,可譯為“大概”)不能以游墮事
⑷ 其它:
土膏(肥沃)微潤
惡能(怎能)無紀(同“記”)
3、就疑難語句交流釋疑。
(三) 自由說出對文本結(jié)構(gòu)或情感的初步感知。
三。 規(guī)律點撥:
(一) 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他大聲疾呼:創(chuàng)作要充分發(fā)揮自己個性,不要從人腳跟,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小修詩序》)他強調(diào)文學(xué)要“真”,要有真知灼見、真情實感,要從“假人假言”,也就是從“文以載道”的封建文學(xué)觀中解放出來。這種尊重個性、要求解放,反對傳統(tǒng)的文學(xué)主張,使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著由儒、道、禪混合的自由放縱思想。袁宏道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山水游記,在他筆下,秀色可餐的吳越山水,堤柳萬株的柳浪湖泊,風(fēng)清氣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著筆不多而宛然如畫。這些山水游記信筆直抒,不擇筆墨。寫景獨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悅性。語言清新流利,俊美瀟灑,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稘M井游記》可算其代表作。
(二) 結(jié)構(gòu)把握: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名為“游記”,卻宕開一筆,以“出不得”,引起人們對出游的關(guān)注。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筆鋒一轉(zhuǎn),進入游記實寫。交代了時間:廿二日,地點:滿井。”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边@是滿井鳥瞰。寥寥數(shù)語,完成了面的描繪,即移步換形,點染滿井的秀麗風(fēng)光: 始寫水;繼寫山;后寫田野。三組優(yōu)美的特寫鏡頭,勾魂攝魄地凸現(xiàn)了早春二月獨有的特點。作者便由遠及近,由面及點,層次分明地記游,只用山、水、田野三個點,與“一望空闊”的面結(jié)合,便盡形盡致地寫活了初春的滿井。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毛羽鱗鬣”的“喜氣”,曲折、巧妙而韻味十足地表達了作者對春景的欣慕喜悅之情。這也是一種夸飾手法。
板書設(shè)計
敘述:城中“余寒猶厲”(欲揚先抑,反襯,對比)
總:滿井全景(一望空闊)
滿井游記 描寫:郊田有春
分:水、山、柳、麥、人、鳥、魚
議論:寄情山水,抒寫性靈(自嘲,自傲)
四。語言品得:
(一)品讀寫景句:
師:美文需要用心感受,請同學(xué)們自主品讀課文第2段中你喜歡的語句,可從景物特征或作者情感等角度品析,并以類似“我讀 ,讀出了 ”的句式與全班同學(xué)交流。
學(xué)生回答預(yù)測:
生1:我喜歡讀“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我讀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樣子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師:同學(xué)們還認為這句中哪個詞用的特別妙?
生2:“微潤”,這個詞語表達了早春時肥沃的土地開始復(fù)蘇。
師:一個“潤”字與“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微”字更四凸現(xiàn)了“早春”的季節(jié)特征。
生3:我喜歡讀 “于時冰皮始解,,……冷光乍出于匣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事物感到欣欣然。
生4:我也喜歡這句話,但我從“波色乍明”中讀出了早春河水的明亮清澈,而且后面還運用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師:你能從文中關(guān)鍵詞語和修辭的角度品味語言值得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你在朗讀這句話時覺得那個字詞應(yīng)該讀重音?
生4:(輕讀)我覺得應(yīng)該是“解”“明”“清澈”,因為這些詞語都寫出了波色的特征。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提示學(xué)生放聲朗讀品味)
生5:我在讀“乍”這個字時聲音比較響亮。
師:從這個“乍”字中你能品出作者的感情嗎?
(生感到疑惑,師提示:理解“乍”字的含義。)
生5:“乍”這個詞語是“突然”的意思,在文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感到意外,精神感到振奮。
師:品得太妙了,一個看似無義的虛詞居然有如此深刻的內(nèi)涵。請同學(xué)們齊讀這個句子來感受作者的感情。
生6:我喜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個句子讓我讀出了作者對能夠欣賞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而無比喜悅。
師:你能解釋“而”字的含義嗎?由此你對這個語句是否有新的理解?
生6:(思考、頓悟)哦!“而”表示轉(zhuǎn)折,這個句子還表達了作者為“城居者”未知郊田之外的春景而感到遺憾。
……
生7:我 覺得“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寫的很好,因為這句話寫出了鳥魚等景物的悠然自得,而且還運用擬人手法。
師:你能品出運用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嗎?
生7:運用擬人手法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充滿生機。
師:袁宏道山水小品善于把人的感情與景物情景交融,把無形的情思化微有形的景物。后人曾這樣評價: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體態(tài)、水有人的情意。文中還有哪些句子運用擬人手法?請繼續(xù)品讀。
生9:還有“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也運用擬人,這句話也賦予山巒靈氣,并且給人留下煥然一新的感覺。
師: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創(chuàng)作追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文章用極其清新傳神語言描繪了滿井早春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這正印證了“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 品讀議論抒情句,體會主旨。
師:體會文中末段的具體語句“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記?”中包含的情感。
生2:文中說“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記?”說明作者喜歡這里的山水,表達自己欣賞山水的閑情逸致。
師:你覺得這句中的“近”應(yīng)是什么意思?
生2:應(yīng)該是作者的住處與這里的距離很近。
師:還會有其它深意嗎?
生3:我覺得還應(yīng)該有作者的心與景色的很近,可以說融為一體。
(全班同學(xué)對該同學(xué)的回答予以熱烈的掌聲)
師:辛棄疾曾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此”,真是無我相融,相逢如知己呀!
傳統(tǒng)的文學(xué)主張“文以載道”,唐宋時代的游記重寄托政治理想。袁宏道的山水游記更注重于對自然風(fēng)景的客觀描寫,表達作者厭倦仕途,輕視名利,鐘情于山水的情感,強調(diào)自然、天真、趣味。(板書:獨抒性靈)
(三) 比較品讀:
談?wù)勗甑涝谖闹兴耐械?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1927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情感與本單元其它三篇課文的作者所寄予的感情有何不同?
相關(guān)連接:袁宏道輕視名利,始終無意于仕途,他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xué),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西湖游記二則》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由于所任職務(wù)比較清閑,使得他有空閑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于此時。
(生結(jié)合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生1:本單元其它三篇文章都是表達作者因被貶官而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心情和感想,而袁宏道是借景抒情,來表達自己對山水的熱愛。
生2:《小石潭記》表達了柳宗元被貶官后的凄涼,《岳陽樓記》表現(xiàn)了作者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報復(fù),《醉翁亭記》也是表達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這三篇文章都與作者的政治追求有關(guān),而《滿井游記》中作者卻表現(xiàn)出自己不慕榮利,追求自由的生活。
五。拓展鞏固:
(一)師:評袁宏道游記名篇《西湖游記二則》(其一),可整體評價,也可抓關(guān)鍵語句細品。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生齊讀。然后點品文章)
生1:“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一句句式整齊,并且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西湖景色的魅力,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
生2:本文運用比喻句,把山、花、風(fēng)、波浪的特點寫的恰到好處,并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陶醉語山水之間的情懷。用簡潔干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熱愛之情。
生3:文章語言優(yōu)美精練,運用比喻繪聲繪色,句式駢散結(jié)合,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的意境。
(二)基礎(chǔ)練習(xí)
1、選出對加粗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 ?。?/p>
a、冒風(fēng)馳行(坐車) 呷浪之鱗(吸而飲)
b、麥田淺鬣寸許(左右) 汗出浹背(濕透)
c、泉而茗者(茶) 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數(shù)友出東直(全、都) 柔梢披風(fēng)(披掛)
2、選出修辭手法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棧?)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對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排比)
d、呷浪之鱗。(比喻)
3、續(xù)寫填空,使之構(gòu)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寫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話語。
一朵鮮花點綴不出絢麗的春天,一個音符譜寫不了動人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d 2、d 3、略)
《滿井游記》鑒賞 8
【基礎(chǔ)知識及相關(guān)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燕y n:古燕國,這里指北京地區(qū)。
局促:拘束。
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若脫籠之鵠: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
娟然:美好的樣子。
偕xi :文中意思為:共同,一塊兒。
茗m ng:茶,文中是煮茶的意思。
墮事:耽誤公事。墮,壞,耽誤。
惡能:怎能。
泉而茗者,罍l i而歌者,紅裝而蹇ji n者:用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艷裝騎驢的。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為驢。
二、相關(guān)背景:
1、關(guān)于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xué)家。字中郎,又字無學(xué),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歷十六年(1588)中舉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鄉(xiāng)后曾問學(xué)李贄,引以為師,自此頗受李贄思想影響。萬歷二十年(1592)中進士。不仕,與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萬歷二十三年(1595),選為吳縣令,饒有政績。不久解官去,游覽江南名勝。后又授順天教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兩年后又辭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潛學(xué)著文,并作廬山、桃源之游。萬歷三十四年(1606),入京補儀曹主事,不久又辭去。兩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zhuǎn)考功員外郎,奏立“歲終考察群吏法”,其后成為定制。萬歷三十七年(1609),遷稽勛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歸里,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與兄宗道、弟中道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宏道實為領(lǐng)袖。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牘280余封,篇幅長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傳記文以《徐文長傳》、《醉叟傳》兩篇最優(yōu),刻繪人物,生動鮮明。游記文90余篇,于寫景中注入主觀情感,韻味深遠,文筆優(yōu)美。如《滿井游記》所寫京郊初春景色,純用寫實手法,刻畫細膩,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橋待月記》、《觀第五泄記》等,真切動人,語言淺近,略無斧鑿之跡,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體詩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他的詩及多數(shù)散文,僅限于抒發(fā)個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會生活,現(xiàn)實意義有限。當(dāng)時一些公安派文風(fēng)仿效者,則更發(fā)展了這一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創(chuàng)作,瑕瑜互見,功過并存??偟膩砜?,作為晚明的一次文學(xué)改良運動,其功績還是主要的。
袁宏道著有《敝篋集》、《錦帆集》、《解脫集》、《廣陵集》、《瓶花齋集》、《瀟碧堂集》、《破硯齋集》、《華嵩游草》等。宏道文集最早為明萬歷刊本,今人錢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箋?!?。
2、關(guān)于背景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老手,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感苦悶,更使他感到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文中曲折地表現(xiàn)作者厭倦都市官場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情懷。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fēng)景區(qū)。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借景抒感,諭示讀者以入生哲理。
二、文章脈絡(luò)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敘述北國的早春。
時間:花朝節(jié)后。
地點:燕地。
環(huán)境: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飛沙走礫)
第二部分(2),描寫滿井春色。
水:冰皮始解,清澈見底。
山:為晴雪洗,鮮妍明媚。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
麥田:淺鬣寸許。
游人:泉而茗,罍而歌,紅裝而蹇。
鳥魚:悠然自得,皆有喜氣。
第三部分(3),物我交融。(議論)
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余之游將自此始。
三、寫作方法
⑴白描的手法。
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如寫水為“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這種表現(xiàn)方法,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卻鮮明明如畫。
⑵擬人的寫法。
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趨向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
⑶生動的比喻。
比喻的表現(xiàn)方法雖然很常見,但袁宏道運用起來自有他的新奇之處。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比喻很貼切,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四、參考譯文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過了花朝節(jié),冬寒還沒有退盡,經(jīng)常刮起冷風(fēng),一刮冷風(fēng)就揚起滿天沙塵。(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頂著風(fēng)坐車出去,總是不到百步就轉(zhuǎn)了回來。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兒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成排的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里飛出來的天鵝(無比輕松)。這時河上的冰開始溶化,水波突然閃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魚鱗似的波紋,水清澈極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剛打開鏡子,冷光突然從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過后,是那樣美好、光潔,呈現(xiàn)出迷人的風(fēng)姿,好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署髻一樣。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fēng)中散開,麥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還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可以見到。風(fēng)力雖然還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泱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兒,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情態(tài),毛羽、鱗鰭當(dāng)中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我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那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游賞的人,只有我這個官呀。并且這個旅游勝地正好與我工作的地中距離很近,我的旅游生涯即將從現(xiàn)在開始了,怎能不把游玩的事情記錄下來呢?己亥年二月。
【類文品讀】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余在西湖( ) 鳥聲俱絕( ) 余孥一小舟( ) 擁毳衣( ) 舟中人兩三粒( ) 及下船( )
2.從 二字可以看出此文寫的是西湖 的 景。
3.文章寫 ,先總寫,“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點出 。
4.“上下一白”是作者 所見,作者所見的真是只有“一白”嗎?
5.文章最后引用舟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1.我;無、沒有;拿;野獸的細毛;個;等到 2.看雪;冬天、雪景 3.看雪;天寒地凍、寥廓空寂的景象。 4.舟中;所見還應(yīng)看見了堤、亭、人影?!?.結(jié)束全文,升華文章的意境)
【同步演練】
一、基礎(chǔ)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燕地寒( ?。 ∶瘅[鬣( ?。 ≠唬ā 。┡ ″浚ā 。┱?/p>
脫 籠之鵠( ?。 櫍ā 。┦隆 ★w沙走礫( ?。 □r妍( )
2、給形近字注音并組詞。
①a.攣( ?。?nbsp; ②a.拭( ?。?/p>
b.孿( ?。?nbsp; b.軾( ?。?/p>
③a.掠( ?。?nbsp; ④a.徒( ?。?/p>
b.瓊( ?。?nbsp; b.徙( ?。?/p>
3、與“凍風(fēng)時作”中的“作”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p>
a.裝腔作勢 b.狂風(fēng)大作 c.作壁上觀 d.虛偽做作
4、與“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p>
a.晶晶然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鱗,悠悠自得。
c.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
d.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5、與“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語法功能相同的項是( )
a.罍而歌者 b.躬耕于南陽
c.不蔓不枝 d.尋向所志
6、與“鱗浪層層”修辭手法不相同的項是( ?。?/p>
a.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麥田淺鬣寸許 d.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7、這篇游記寫的是初春景物,抓住了什么樣的特點在寫?
8、填空:
《滿井游記》作者是 朝的 ,字 ,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寄道,弟弟袁中道主張用平易近人的文學(xué)語言進行寫作,不必厚古薄今,人們稱他們?yōu)?nbsp; 派。我們在第四冊曾學(xué)習(xí)過他的 。
9、引用文中一句話,說明作者對游樂抱什么態(tài)度?
10、文章開篇“燕地寒”三字籠罩全段,體會一下,思索下面問題。
①“燕地寒”的特征體現(xiàn)在哪里?
②“燕地寒”三字除統(tǒng)領(lǐng)全段外,還有什么作用?
11、先劃分句子節(jié)奏,再翻譯。
①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出于匣也。
②始知郊田之外來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同步解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貴)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按敘寫的內(nèi)容,本語段可分三個層次,請在段中用“il”線標出,并概括每層大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13、語段中細寫滿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及——,又由——及——的順序?qū)懙摹F渲袑懭说牟糠钟惺裁刺攸c?既寫景,作者為什么又寫人?
14.抄寫出語段中表現(xiàn)早春景色特點的語句,體會作者觀察之精細。
15.語段中畫線部分是兩個比喻句,分別指出各句的本體和喻體,并說明本體和喻體之間相似點。
第一句,本體 ,喻體 ??;相似點: 。
第二句,本體 ,喻體 ;相似點: 。
16.用現(xiàn)代漢語譯寫下列各句。
a.波色……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山巒……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貴)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
d.泉而茗者,(合字:上三田下缶)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17.“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本渲小敖杂邢矚狻笔怯玫氖裁葱揶o手法?這四個字透示出作者什么心情?
18.本段中的“天稍和”“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與課文第一段的哪些語句相呼應(yīng)?
19.作者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形神俱似,景中有情,說一說作者筆下的水像什么?山像什么?作者以什么自比?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三、美文賞讀
天目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巔,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tài)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態(tài)。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shù)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jié)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已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guān)。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shù)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zhí)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dāng)巨目,奈何?”余日:“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币虼笮Χ鴦e。
20.給加點字注音。
鮮迂曲( ) 鮮妍不足( ) 飛流淙淙( )
匹縞( ) 石壁竦峭( ) 晴霽( ) 有些子分( )
21.解釋加點的詞。
⑴可二十余里( )
⑵峭削者鮮迂曲( )
⑶不可言( )
⑷古則鮮妍不足( )
⑸一絕也( )
⑹貌古則鮮妍不足( )
⑺登絕頂( )
⑻不足當(dāng)巨目( )
2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幽谷縣巖:
②一株直萬余錢:
23.翻譯下列句子。
①天日盈山皆壑,飛流淙淙。
②然云變態(tài)最不常,其觀奇甚。
③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
24.本文列舉了天目山的“七絕”,這“七絕”是 、 、 、 、 、 、 ,而天目山總的特點是 。
25.文章的第二段運用了 與 修辭,意在說 ,這也是一種 的手法。
26.作者在文最后說:“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的含義是什么?
滿井游記教案 9
教學(xué)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二)能力目標:
1.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xué)生的自學(xué)能力。
2.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fēng)格。
3. 體會本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三)德育目標: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xué)重點: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難點:
1. 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xué)習(x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 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钡呢S富意蘊。
教學(xué)方法:討論點撥法。誦讀感悟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經(jīng)歷了漫長的嚴冬之后,我們終于盼來了溫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場小雨,讓我們想起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钡?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1920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詩句。你能給大家描繪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嗎?(生答略)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明代文學(xué)家袁宏道的腳步到北京郊外滿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領(lǐng)略一下那時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課件出示幻燈片1----課題)
二、整體感知:
1. 讓我們先來檢測一下同學(xué)們預(yù)習(xí)生字詞的情況。(課件出示幻燈片2---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生按小組每人一詞輪答,出錯者由生自由糾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 花朝節(jié)(zhāo);呷(xiā)浪; 鮮妍(yán)明媚; 墮事(huī);惡能無紀(wū);飛沙走礫(lì); 曝(pù)沙之鳥; 淺鬣寸許 (liè)髻鬟(jì)(huán);靧面(huì);紅裝而蹇(jiǎn)者;脫籠之鵠(hú);汗出浹(jiā)背;罍而歌者(léi)。
2.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大聲地自讀課文,邊讀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讀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然后我們再來領(lǐng)略作者筆下的滿井春色吧!(課件出示幻燈片3---積累下列文言詞語。)
(1)一詞多義:
時:凍風(fēng)時(經(jīng)常)作 于時(這時)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然:晶晶然(---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2)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著酒杯)而歌者,紅裝(穿著艷裝)而蹇(騎著驢)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作則飛(使------飛)沙走(使------走)礫
(3)重點虛詞:
之:若脫籠之(表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鵠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關(guān)系,可譯為“以”) 髻鬟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始掠也
夫:夫(句首發(fā)語詞,可譯為“大概”)不能以游墮事
(4)其它:
土膏(肥沃)微潤 惡能(怎能)無紀(同“記”)
3.就疑難語句交流釋疑。
4.在理解課文之后,老師想給大家朗讀一下這篇美文。但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想請同學(xué)們作評委,最終來給老師的朗讀進行點評。會聽的是好聽眾,既會聽又會評的就是好評委了。你們愿意作評委嗎?師配樂范讀。(課件出示幻燈片4---全文,點擊音樂按鈕。)
5.生點評。穿插引導(dǎo)學(xué)生品讀課文,將喜歡的語句用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給大家聽。
6.生放聲朗讀全文。
三、研讀課文
1, 老師有感于作者筆下的滿井美景,于是嘗試著畫了幾幅滿井春色圖。你能根據(jù)畫面從原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語句嗎?看看誰是我的知音、誰找得快!(點擊超鏈接按鈕,連接到---滿井游記圖。)
2 ,這一幅幅畫面都是靜止的、單個的,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滿井的全景?(生描述略)
3 . 如此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可作者為什么要在開篇寫燕地的寒呢?
明確: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極寫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悶,為下文寫天暖出游作了鋪墊,兩相比較之下,更突出出游時的快樂、舒暢。
4, 作者給我們描繪了滿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應(yīng)該結(jié)束全文,好給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卻又生發(fā)了些議論,這是否有些多此一舉?為什么?
明確:并非多此一舉。這正體現(xiàn)了作者厭惡官場生活,熱愛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間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記的緣由。
四、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輔助理解。(課件出示幻燈片5---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文學(xué)家,湖北公安人。萬歷年間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文學(xué)史上“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dāng)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寫作背景:萬歷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作者筆下動人的滿井之春吧!希望這能對我們今后寫作游記散文多少有些幫助。
城中余寒------(敘事) ----欲出不得
----總: 全景---微潤、空闊
心情---若脫籠之鵠
滿井春色------(描寫)
----分:水、山、柳、麥、人、鳥、魚
《滿井游記》鑒賞 10
難點例題解析1.選出下面加粗字的正確讀音。a.ji5 b.k1i c.k3i d.xi6(1)把桌子揩干凈[ ](2)偕數(shù)友出東直[ ](3)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4)她正在練大楷[ ]2.成語填空。(1)局________( )不安(2)汗流________( )背(3)________( )然自得(4)飛沙走________3.選擇恰當(dāng)?shù)慕忉?。始:a.剛 b.才 c.如“嘗”(一詞多義!)(1)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 )無春。(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 )掠也。4.選擇正確的譯句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抓住關(guān)鍵的字?。 ]a.北京一帶寒冷,花朝節(jié)以后,殘余的寒風(fēng)更加厲害。b.北京一帶寒冷,花朝節(jié)以后,殘余的寒冷還很厲害。c.北京一帶寒冷,花朝節(jié)以后,我冷得還很厲害。d.北京一帶寒冷,花朝節(jié)以后,殘余的寒冷好像很厲害。5.認真閱讀課文第二段(原文略),根據(jù)要求答題。(1)這段文字的中心是(應(yīng)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 ]a.滿井之游的輕松愉快的心情。b.在滿井所見到的各種景象。c.滿井這里已是春天了。d.滿井這里的冬天就像春天一樣。(2)這段文字共有九句,其中:第一句是交代________和________;第二句總寫環(huán)境和感受;第三句是寫________;第四句寫________;第五句寫________;第六、七句寫________;第八句寫________;最后一句寫________,這句在全段起________作用。解答1.(1)b (2)d (3)a (4)c2.(1)促 (2)浹 (3)悠 (4)礫3.(1)b、c (2)a4.b5.(1)a(2)時間 地點 水 山 植物 人 動物 感受 總結(jié)
《滿井游記》鑒賞 11
教學(xué)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體會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學(xué)重難點
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掌握比喻的運用。教學(xué)準備
1.準備課文朗讀帶。
2.制作知識歸類和問題思考的投影。設(shè)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能閱讀較淺易的文言文。學(xué)習(xí)文言文貴在積累,"滴水穿石"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學(xué)習(xí)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讀,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分以下幾步去做:
第一步,通讀全文,解決字音字義問題,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師作總結(jié)、歸納,學(xué)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學(xué)時間:自讀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fēng)景區(qū)。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題
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本文就寫于這一年的春天。
三、朗讀課文,歸納段意
1.要求: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jié)奏、重音,讀出作者喜悅的
感情。
(投影。)
(1)讀準字的音,特別是一些難字。
廿鵠鬣蘑蹇倩髻鬟浹乍澈面 曝呷
(2)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能恰當(dāng)?shù)財嗑洹?/p>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歸納加點詞的意義。
①局促一室之內(nèi)
②髻鬟之始掠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然②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③吳廣以為然 . .
2學(xué)生先朗讀后回答,老師歸納: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種_.(1)當(dāng)助詞,可譯為"的",也可不譯,如①②;(2)當(dāng)代詞,第三人稱,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3)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種:(一)用在形容詞詞尾,表示"……的彈子",如①;(2)用在詞頭或句首,表示轉(zhuǎn)折如②;(3)。"正確,對"的意思,如③。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xué)生聽讀并糾正自己的錯誤。) :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投影。)
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第1自然段。 j'凍風(fēng)時作:凍風(fēng)。冷風(fēng)。作,起。局促一室之內(nèi):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風(fēng)馳行:馳行,坐車出行。
未百步輒返:輒,總是,就。 2.第2自然段。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潤: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潤;滋潤,潤濕。
于時冰皮始解:于時,在這時。冰皮,河床上結(jié)冰的表面。潑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鱗浪層層:鱗浪,像魚鱗似的浪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詞詞尾。新開,剛打開j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臉。掠,梳掠。
柔梢披風(fēng):披風(fēng),在風(fēng)中散開。披,分開,散開。
淺鬣寸許:淺嫩的麥苗高一寸左右。鬣,獸頸上的鬃毛,這里形容麥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詞活用為動詞。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詞用為動詞,端起酒杯。
紅裝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為驢,用作動詞,騎驢。
凡曝沙之鳥:瀑,曬太陽。曝沙,在沙灘上曬太陽。
呷浪之鱗:呷,吸而飲。鱗,借代魚。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鱗魚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未始,未嘗。
3.第3自然段。
夫不能以游墮事:墮,壞,耽誤。
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瀟然,心中沒有牽掛的樣子。
惟此官也:此官,當(dāng)時作者任順行府儒學(xué)教授,是個閑職。
而此地適與余近:適,正好。
惡能無紀:惡,安、怎么。無紀,沒有記游的文章。 五、集體朗讀,思考討論
(投影。)
閱讀思考:
1.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么特征?
2.寫城中余寒景象表達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
4.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
討論明確,歸納要點:
1.氣候特征是"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飛沙走礫"。
2.表達作者"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的無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襯的手法,欲揚先抑,寫出燕地的氣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為后文做了鋪墊。
3.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及其獨特的感受:"若脫籠之
鵠";再以獨特感受為審美中心,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游人鳥魚"等種種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運用新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幅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的畫卷。在景物的描寫中也寄寓了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寫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作者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哲理的追求。從這次出游他認識到城居時所以不知有春,是因為自己"局促一室之內(nèi)",而實際上春已降臨人間。這是思想境界升華的表現(xiàn)。這就表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由于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這個道理,人們才能自覺地擺脫某種限制,不斷地去擴大自己的視野,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本來就有的美好的東西。表達自己將以這次游覽滿井為起點,在公事之余繼續(xù)出游的愿望。
5.(1)若脫籠之鵠: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釀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麥田淺鬣寸許:以物比物。六、自讀小結(jié)
1.本文是寫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種,特點是:在說理上深入淺出,在記敘上簡明生動。明清兩代這種體裁最為盛行。這篇游記短文,在寫景狀物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白描的筆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
(2)擬人的寫法。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xiàn)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人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寫景方法。
(3)生動的比喻。比喻的表現(xiàn)方法雖然很常見,但在這篇游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dāng),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2.袁宏道反對復(fù)古,并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diào)。'性情",強調(diào)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凈潔。這篇游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范例。他的缺點是題材狹窄,往往只是寫些風(fēng)景名勝之類,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國游記的傳統(tǒng)寫法,在末尾寫出作記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覽的時間。本文選人課本時,末了幾句話刪掉了:刪文大意是作學(xué)務(wù)這種閑官,沒有什么心中牽掛的事,游滿井僅僅是開始而已。于此可見袁宏道為人的閑適之致。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xí)"一、二、三題。
2.選用《作業(yè) 設(shè)計》。資料鏈接一、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無學(xué),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歷進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職。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宏道詩主妙悟,提倡"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反對仿古,追求自然;重視通俗小說和里巷民謠,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內(nèi)容多寫身邊瑣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齋集》二十四卷傳世,后人輯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詩文風(fēng)格相近,時人稱之為"公安派",稱他們的詩文為"公安體"。二、公安派
明代文學(xué)流派。代表人物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貫為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故世稱"公安派"。其重要成員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歷時期。明代自弘治以來,文壇即為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們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歷以后書勿讀"的復(fù)古論調(diào),影響極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明史·李夢陽傳》)。其間雖有歸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不足以矯正其流弊。萬歷間李贄針鋒相對地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的觀點,振聾發(fā)聵,他和徐渭等實際
滿 井 游 記 12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xué)點
1.了解虛詞“而”“之”的用法。
2.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能力訓(xùn)練點情景想像、朗讀。
(三)德育訓(xùn)練點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四)美育滲透點體會本文融情于景的抒情藝術(shù)。
二、學(xué)法引導(dǎo)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游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征寫景,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復(fù)吟誦,用心感受,應(yīng)著力于誦讀、感悟。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xué)習(xí)的細致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以上兩點,采用以學(xué)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fā),點撥的方法學(xué)習(xí)。
四、課時安排 l課時。
五、教具學(xué)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自讀、朗誦。老師啟發(fā)提問、點撥。
七、教學(xué)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一1610),明代文學(xué)家。號石公,公安(現(xiàn)在屬湖北省)人。萬歷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說”,認為文學(xué)應(yīng)當(dāng)“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于復(fù)古主義的駁斥相當(dāng)有力,認為文學(xué)是隨著時代發(fā)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xué),不應(yīng)當(dāng)厚古薄今,更不應(yīng)當(dāng)用古泥今。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diào)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chuàng)作方面的表現(xiàn)是小品文領(lǐng)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xué)的這篇游記緊扣景物的季節(jié)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xiàn)當(dāng)時游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游覽時的輕松喜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并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濃濃情趣。 ‘
(=)整體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范讀。
3.學(xué)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xué)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zhì)疑、討論。
2.老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了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jié)后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shù)友 起因: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經(jīng)過:心境“若脫籠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游人怡然之情。
結(jié)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余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問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夾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游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一人文景一自然景
(山水風(fēng)光一游人一動物)
遠景一近影
(山水風(fēng)光一柳梢、麥田)
7.提問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一若脫籠之鵠一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煩躁一輕松喜悅一感嘆贊美
(抑一揚)
(四)總結(jié)、擴晨
本文以議論作結(jié),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罷了。這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田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業(yè)
書面一:分散朗讀,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xí)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每個2分)。(括號內(nèi)是答案,下同。)
1.燕(yan1) 2.花朝(zhao1) 3.輒(zhe2) 4.妍(yan2) 5.倩(qian4)
6.靧(hui4)面7.蹇(jian3) 8.呷(】xia4) 9.廿(nian4) 10.浹(jia2)
口述:1.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共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若脫籠之鵠。②如鏡之新開……③如倩女之賾面……?!熬耆蝗缡谩辈皇潜扔骶?,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后并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致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并簡要說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xué)生有自由發(fā)表意見的余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xué)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xué)班,可以改用課文后的一、二題。)
(六)板書設(shè)計
袁宏道
自然景:高柳夾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睛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曝沙之烏、呷浪之鱗
人文景:游人
情: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一若脫籠之鵠一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煩躁一輕松喜悅一感嘆贊美
(抑一揚)
滿井游記教案 13
一、 教學(xué)目標:
(一)能力目標
1、 學(xué)習(xí)“每”“輒”等詞的古義;了解“未之知”這種與現(xiàn)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
2、 學(xué)會分析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二)美育滲透
領(lǐng)會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難點、重點
1、 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 2、 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三、重難點突破:
閱讀文章,體會文中的激情。
閱讀——討論——體會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學(xué)設(shè)想
教學(xué)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zhì)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shè)計:(略)
教學(xué)課時:1
五、 教學(xué)流程
(一)新課導(dǎo)讀:
1、同學(xué)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恒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2、范讀課文 學(xué)生評價 教師點撥
3、整體感知:久居城內(nèi),滿眼都是紅墻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滿地綠意,滿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勝。這篇文章就是作者與友人游歷了滿井后寫的一篇浸透著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懷的佳作。
4、學(xué)生自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障礙
注意“斫、遁、礫、茗、鵠、呷、蹇”等幾個字的讀音。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教師點評
6、學(xué)生自主、合作探究學(xué)習(xí),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參考工具書及課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時圈畫疑難詞句,并向老師提出質(zhì)疑。 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舉著酒杯、紅裝:穿著艷裝—名詞動用)
B.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內(nèi)容?
討論明確:柳枝、麥苗、土、冰(水)、山巒、鳥、魚、游人(板書)
C.作者抓住了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從原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
討論明確:
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光明麗的特點《滿井游記》教學(xué)設(shè)計
一、 教學(xué)目標:
(一)能力目標
1、 學(xué)習(xí)“每”“輒”等詞的古義;了解“未之知”這種與現(xiàn)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
2、 學(xué)會分析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二)美育滲透
領(lǐng)會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難點、重點
1、 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 2、 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三、重難點突破:
閱讀文章,體會文中的激情。
閱讀——討論——體會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學(xué)設(shè)想
教學(xué)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zhì)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shè)計:(略)
教學(xué)課時:1
五、 教學(xué)流程
(一)新課導(dǎo)讀:
1、同學(xué)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恒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2、范讀課文 學(xué)生評價 教師點撥
3、整體感知:久居城內(nèi),滿眼都是紅墻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滿地綠意,滿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勝。這篇文章就是作者與友人游歷了滿井后寫的一篇浸透著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懷的佳作。
4、學(xué)生自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障礙
注意“斫、遁、礫、茗、鵠、呷、蹇”等幾個字的讀音。
5、學(xué)生齊讀課文 教師點評
6、學(xué)生自主、合作探究學(xué)習(xí),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參考工具書及課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時圈畫疑難詞句,并向老師提出質(zhì)疑。
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舉著酒杯、紅裝:穿著艷裝—名詞動用)
B.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內(nèi)容?
討論明確:柳枝、麥苗、土、冰(水)、山巒、鳥、魚、游人(板書)
C.作者抓住了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從原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
討論明確:
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光明麗的特點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
則寫出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娟凈明媚
柳——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lie4寸許。
則寫出了春天柳條的柔軟與麥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齊喜人的情景。
……
D. 對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請簡要概括。
喜悅(板書)
E.這篇文章除了寫滿井早春景物之外,還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呢?試分析他們在表達文章主題上的作用。 (同桌討論)
討論明確:
首段寫燕地早春之特征。表達作者“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的無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為后文出游做鋪墊。
尾段則表述了作者將以這次游覽為起點,在公事之余繼續(xù)出游的愿望。并表達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
“以游墮事”。
(二) 小結(jié)
這篇短文優(yōu)美動人,融情于景。文辭簡潔而又清麗自然。
五、 課堂測試 (出示小黑板)
1、 依據(jù)課文寫出漢字并為之注音
飛沙走(礫) 波色(乍)明 清 (澈)見底
(娟)然如拭 鮮(妍)明媚 泉而 (茗)者
2、 翻譯下面句子
A、 始知效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判斷)
(現(xiàn)在我)才知道城郊田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沒有察覺啊。
B、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高大的柳樹夾在堤的兩岸,肥沃的土地略有些濕潤,一眼望去四周空曠遼闊,(我)好像是從籠中飛出的天鵝,感到自由暢快。
3、 找找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并說說他們的好處。
板書設(shè)計:
滿井游記
景物 特點 心情
柳枝 柔軟
麥苗 破土初生而又整齊喜人
土 微潤
水 水光明麗
山 清新可人、娟凈明媚 喜悅
魚鳥 悠閑自在
游人 歡悅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
則寫出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娟凈明媚
柳——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lie4寸許。
則寫出了春天柳條的柔軟與麥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齊喜人的情景。
……
D. 對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請簡要概括。
喜悅(板書)
E.這篇文章除了寫滿井早春景物之外,還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呢?試分析他們在表達文章主題上的作用。 (同桌討論)
討論明確:
首段寫燕地早春之特征。表達作者“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的無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為后文出游做鋪墊。
尾段
則表述了作者將以這次游覽為起點,在公事之余繼續(xù)出游的愿望。并表達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墮事”。
(二) 小結(jié)
這篇短文優(yōu)美動人,融情于景。文辭簡潔而又清麗自然。
五、 課堂測試 (出示小黑板)
1、 依據(jù)課文寫出漢字并為之注音
飛沙走(礫) 波色(乍)明 清 (澈)見底
(娟)然如拭 鮮(妍)明媚 泉而 (茗)者
2、 翻譯下面句子
A、 始知效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判斷)
(現(xiàn)在我)才知道城郊田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沒有察覺啊。
B、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高大的柳樹夾在堤的兩岸,肥沃的土地略有些濕潤,一眼望去四周空曠遼闊,(我)好像是從籠中飛出的天鵝,感到自由暢快。
3、 找找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并說說他們的好處。
板書設(shè)計:
滿井游記
景物 特點 心情
柳枝 柔軟
麥苗
破土初生而又整齊喜人
土 微潤
水 水光明麗
山 清新可人、娟凈明媚 喜悅
魚鳥 悠閑自在
游人 歡悅
《滿井游記》鑒賞 14
【目標】
1、立足于言語,運用多種方法品讀文章第二段描寫北方初春景色的句子,突出幾個重點虛詞、動詞及比喻、白描等言語的特殊表達方式。
2、抓住“鳥曝沙”、“鱗呷浪”、“皆有喜氣”體會作者筆下春景之自由。
3、緊扣“脫籠”、“局促”等詞語體會作者如動物般追求自由的本性,介入作者為官的經(jīng)歷,體會袁宏道獨抒性靈、獨立高傲的靈魂。
【重難點】
1、抓住“鳥曝沙”、“鱗呷浪”、“皆有喜氣”體會作者筆下春景之自由。
2、緊扣“脫籠”、“局促”等詞語體會作者如動物般追求自由的本性,介入作者為官的經(jīng)歷,體會袁宏道獨抒性靈、獨立高傲的靈魂。
【教學(xué)設(shè)計】
一、導(dǎo)入
描寫春天的作品很多,(出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怎么看出他描寫的就是初春?
(出示)
酥:具有緞子般的光澤和光滑的;光潔細膩的——《新華字典》
二、品讀寫景句,感受北國春之“初”景
過渡:同樣描寫初春,袁宏道在《滿井游記》中是怎么寫的?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liè)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自由朗讀,你最喜歡他筆下的哪一處春景的描寫?(一見鐘情——)
作者寫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柳、山、水、麥苗、鳥、魚……
你能給這些景物加幾個形容詞突出其屬于“初春”的特點?
作者是如何寫的?
預(yù)設(shè):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微:稍微。
寫出了初春時肥沃的土地開始復(fù)蘇。(能否將“微潤”改為“濕潤”?——通過比較體會“微潤”與“濕潤”帶給人的細微的感受差別,緊扣“初春”之“初始”的特點,初步領(lǐng)會袁宏道“獨抒性靈”的風(fēng)格)
2、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皮:包或者圍在物體外面的一層?xùn)|西(為何不是“冰面”、“冰層”?)
解:融化(冰或雪由于溫度或太陽光的照射化為水)——能不能描述下“融化”的狀態(tài)?
始:開始。(為何此時開始融化?天稍和和:暖和,不冷也不太熱)——寫出初春氣溫漸漸回暖的特點。
乍:初、始。(初春冰面開始融化,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
鱗浪:像魚鱗似的浪紋。(能不能換成“猛浪若奔”?水波由冰皮融化而成)
晶:從三日,表示光亮。
為何將水波比喻為鏡子?(鏡:古代照形取影的器具,正面磨光發(fā)亮)
冷光:寫出初春水冷的特點。
乍:突然?!髡咭蚩吹矫髁燎宄核ǖ捏@喜。
小結(jié):有天“稍和”而有冰“始解”,進而才有了“乍”明之波,作者將自己“凍風(fēng)時作”、“欲出不得”的壓抑融合在了對初春到來的驚喜中,正因為他對自然的鐘愛才有如此細致的觀察與獨特的體驗感受。
指導(dǎo)朗讀: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語速稍快,感受作者從細微之景中感受到初春到來的驚喜之情。)
3、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為:被——似乎晴雪有了自己的意識與行動。
娟:形聲。從女,從肙,肙亦聲?!懊O”意為“細小的”、“小巧的”。“女”與“肙”聯(lián)合起來表示“小巧的女子”。本義:身材小巧的女性。
拭:擦拭。寫出山色纖塵不染,鮮妍明媚的特點。(式:程式、規(guī)范)
——“洗”“拭”“娟然”等詞語皆用于女子,作者賦予筆下的山以女子的柔美娟秀,與他人全然不同,似乎與平日對山的認識不同,但細細品來,卻與上文相銜接,恰恰緊扣了“初春”的特點。
始:剛剛(寫出山巒的容貌姿色,仿佛一位剛洗臉梳妝的少女一樣,清新脫俗,讓人感覺心曠神怡。少女的梳洗打扮表示了一天的美好開始,正如這“初春”的美景。)
平時的文章把山比作巨人一般,袁宏道卻比作少女,好不好?(山的內(nèi)在柔美,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指導(dǎo)朗讀:想象古代仕女對鏡梳妝打扮的場景,動作輕柔而細膩,新的一天的開啟。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你對“初春”有哪些與眾不同的觀察?
生:草芽萌發(fā)、風(fēng)柔了、陽光變暖、樹皮不再是暗黃色、厚厚的棉衣放起來了……(袁宏道還寫了哪些“初春”之景?)
4、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
“將舒未舒”是怎樣一種姿態(tài)?(借助圖片給學(xué)生更直觀的感受,用幾個詞語描寫一下。)
披:給你什么感覺?能否換成別的字?(“披”寫出柳條的飄逸之姿,“披”在文言中又有“穿”的意思,偏于擬人。)
淺鬣——短鬣:春二月,麥田高約寸許,又時時在拔節(jié),就像獸身上生長著的淺淺的鬣毛。不僅寫出春二月田野麥苗的形態(tài),而且表現(xiàn)出春天是生長的季節(jié)的特點。(“淺”與“短”有何差別?“短”感覺粗壯,“淺”既有長的不高的狀態(tài),又有“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柔弱之姿,更符合“初春”。)
☆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釋義: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睡眠戲水的魚,一切動物都顯得有喜氣。(為何“有喜氣”?“喜”從何來?)
生:春天到來之喜、萬物復(fù)蘇之喜、生生不息之喜、自由自在之喜……
哪些字詞能表現(xiàn)出動物的悠然自得?
曝:曬太陽。(能用幾句話來描述下鳥在沙灘上曬太陽的場景?)
呷:改為“喝”如何?——“呷”有吸水、戲水之意,魚兒在賴以生存的水中嬉戲更可見其自由本性。
◇據(jù)說第歐根尼住在一個木桶里,所擁有的所有財產(chǎn)包括這個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個面包袋。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訪問他,問他需要什么,并保證會兌現(xiàn)他的愿望。(猜猜第歐根尼會怎么回答?)
第歐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眮啔v山大大帝后來說:“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愿是第歐根尼?!保▉啔v山大大帝為何這么說?)
明確:追求自由也是人的本性。
四、結(jié)合背景,體會作者追求自由之本性
1、萬物自由皆有喜氣,作者袁宏道又如何?
出示:
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
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出示背景:
萬歷二十年,中進士。不仕,與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
萬歷二十三年,選為吳縣令。不久解官去,游覽江南名勝。
萬歷二十七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一年后辭官返里,居柳浪湖畔,作廬山、桃源之游。
師:袁宏道是一個怎樣的人?(強調(diào)“不仕”、“解官”、“辭官”)
生:淡泊名利、厭棄官場、喜愛自然山水、追求自由……
2、出示:
夫(第二聲)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結(jié)合剛才對袁宏道的理解讀這一句,你讀出了什么?——自嘲or自傲?
出示: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入京補儀曹主事,不久又辭去。
兩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轉(zhuǎn)考功員外郎,奏立“歲終考察群吏法”,其后成為定制。
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遷稽勛郎中,赴秦中典試。事畢請假歸里,定居沙市。
再讀寫作《滿井游記》后作者的經(jīng)歷,作者為何將自己比作“脫籠之鵠”?——他熱愛自然,但困于春寒;他追求自由,但困于官職。
出示:
男兒生世間,行樂苦不早。如何囚一官,萬里枯懷抱。
——袁宏道《為官苦》
師:袁宏道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袁宏道苦苦壓抑下的追求自由之心,所以他筆下的“滿井”才如此與眾不同,他眼中的“初春”才如此與眾不同,“至理本無非,從心即為是”,他始終在抒寫著內(nèi)心深處最本然的追求。)
五、作業(yè)
袁宏道在北方的春寒料峭中感受著生命復(fù)蘇的暖意與自由之本性,我們南方小鎮(zhèn)的春末又如何?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
板書設(shè)計
自由之性
滿井游記初春之景借景抒情
本然之求
【教學(xué)反思】
1997年錢夢龍先生就提出這樣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學(xué)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無‘文’?!薄拔难晕氖紫仁恰摹皇俏难栽~句的任意堆砌。”教學(xué)之后,聽了很多專家、優(yōu)秀教師的文言文課,自己也嘗試著學(xué)習(xí),但是在教學(xué)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疑惑,這就是“文”與“言”的結(jié)合了嗎?直到“言語”教學(xué)理念的引入,將文言文的各類知識進行了整合、分類,在教學(xué)過程中既關(guān)心文言文字詞的意思,關(guān)注了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xué)重點,也將學(xué)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文言文課堂教學(xué)中,關(guān)注文言文的關(guān)鍵字詞,而不是拘泥于“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得文言文的教和學(xué)都斤斤計較于一字一詞的釋義?!把浴钡穆鋵嵤俏难宰志渲R的教學(xué),而文言文所蘊含的諸如情感意蘊、文章特色、作家風(fēng)格流派等“文”的教學(xué)怎樣體現(xiàn),個
《滿井游記》鑒賞 15
同課研讀 異構(gòu)呈彩──我的《滿井游記》教學(xué)設(shè)計比較談。
我的老同事要參加縣優(yōu)質(zhì)課評比,定的課題是八年級下冊第29課《滿井游記》一文。前天來電說此文一課時設(shè)計難度較大,叫我出出主意。設(shè)計決定質(zhì)量,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確,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文本的駕馭能力即教學(xué)設(shè)計乃是決定一節(jié)課的質(zhì)量如何。為此,我在認真研讀了本文后給出了AB兩種教學(xué)思路,僅供我的老同事參考。現(xiàn)寫出希望批評斧正。
A種思路
一、設(shè)計思路
扣準“讀”字,按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賞美景、讀出自己四步驟設(shè)計思路來組織教學(xué)。這樣由淺入深,從音到字到文意把握到重點美句欣賞最后用自己的習(xí)得體驗來談?wù)劚緦懢拔牡?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1927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情感內(nèi)蘊。
二、學(xué)習(xí)步驟
1、情境引入:
“她輕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樹木,她把氣息吹給細柳枝、嫩桃樹。雖然我沒見到她的到來,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边@個她是誰呢?
(萬事開頭難。老師用這樣一句話富有詩意的語言讓學(xué)生猜猜文中的“她”是誰?以此來親近和激發(fā)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致和學(xué)習(xí)沖動,學(xué)生的思維很快就走進課堂,并這一情景與本文的刻畫的早春景象吻合,形成很好的文本內(nèi)容鋪墊。)
2、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詞:朝輒廿乍妍靧髻鬟鬣茗罍曝蹇浹墮惡,請學(xué)生根據(jù)工具書和注視下已經(jīng)提供的拼音快速從文中找到并結(jié)合所在語句讀準。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在本文是不可忽略的,本古文生字詞較多,如果沒有這一鋪墊,學(xué)生是無法順利進入文本正確朗讀的。至于要用什么方式更快速有效的把握還需考慮。)
3、讀懂文意:
播放錄音或范讀文本,學(xué)生自由朗讀并完成兩步驟要求:
⑴ 獨立看注釋翻譯,
⑵ 不懂處小組內(nèi)合作解疑。
(這是文言文學(xué)習(xí)不可或缺的步驟,疏通文本文意是基礎(chǔ),是為文本的內(nèi)容賞析搭好腳手架。)
4、讀賞美景:
從文中找出?
⑴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⑵ 談?wù)勛髡叩膶懢笆址ā?/p>
(這是學(xué)習(xí)的關(guān)鍵點,也是引領(lǐng)學(xué)生走進文本的落點。以一個開放性問題入手,讓學(xué)生找美句,描美句,賞美句。)
5、讀出自己:
?
(其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重在由文本的內(nèi)容解讀拔高到作者的情感傾向。這也很好的凸顯本文的主旨,讓本節(jié)課推向高潮,學(xué)生的喜好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很好的熏陶和強化。)
補充作者材料,增強認識:袁宏道,不愿意做官,卻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反對復(fù)古,并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diào)“性靈”,強調(diào)自然、天真、趣味,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凈潔。這篇游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范例。
B種思路
一、設(shè)計思路
由于A種思路在教學(xué)中學(xué)生掌握也比較好,各方面落實也扎實,不過這樣的教學(xué)思路比較傳統(tǒng),在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很難以巧妙駕馭文本的特色取勝,為此,我在考慮是不是有一種更新的文本解讀方法來重新設(shè)計。我又回歸文本繼續(xù)探究。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但見長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曠遼遠,一派生機。作者寫景,主要寫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以及游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其中“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繪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鮮妍明媚”畫出春山之態(tài)。然后,分別用兩個長句作喻,水如新開之鏡,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動。寫柳條突出其“將舒未舒”的姿態(tài),寫麥田說其“淺鬣寸許”,都是典型的北國早春景致。由此,我想到何不用本學(xué)期我倡導(dǎo)并嘗試的“專題教學(xué)法”來設(shè)計呢?
本文新的設(shè)計思路由此而生:整堂課圍繞“滿井春韻”這一專題來進行設(shè)計,由回憶寫春詩句導(dǎo)入到“找春”“讀春”“品春”“寫春”為線索把整篇文本解讀下來,既集中又挖深一點學(xué)有所得。
二、學(xué)習(xí)步驟
1、詩歌導(dǎo)入:
讓學(xué)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老師出示早春詩典范之作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請學(xué)生領(lǐng)會詩中描繪早春的詞句“初”“早”“新”“漸欲”“才能”等。
(這一導(dǎo)入讓學(xué)生背熟知的詩歌,一下子就能達成師生互動,學(xué)生有了發(fā)揮才華的時機,他們喜歡,積極性也來了。)
2、找春:
在聽讀課文錄音或老師范讀時,請學(xué)生拿筆劃出描寫滿井春天的詞語句子。
(這是初識文本的行為。)
3、讀春:
讓學(xué)生把劃出的描春句子讀出來。這一步驟著重解決生字讀音,疏通寫春句子的意思和正確朗讀個別難度句子的節(jié)奏停頓。如:山巒為晴雨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這些句子的確不易讀順。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下環(huán)節(jié)“品春”的基礎(chǔ),只有會讀并懂其意了,才好品出其中美之所在。)
4、品春:
請學(xué)生根據(jù)找到讀出的寫春美句從作者蘊含的情感和采用的寫法角度進行品賞。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節(jié)課的關(guān)鍵。這是語言品讀賞析和作者情感的解讀的著力點環(huán)節(jié)。我重錘敲擊,從中也探究作者之所以能把早春美景寫得如此之美是因為在寫景時運用了很多寫作手法。如白描的筆法:寫水為“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這種表現(xiàn)方法,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卻鮮明如畫。擬人的寫法: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xiàn)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還有比喻的妙用:在這篇游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如寫水寫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寫人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dāng),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通過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進一步談及袁宏道其人形象: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游記散文,也充滿了疏放不羈的精神,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是對官場的厭倦,是個性的張揚和抒發(fā)。)
5、寫春:
要求學(xué)生運用文中修辭:比喻和擬人來抒寫自己心中的春天。范例:“她輕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樹木,她把氣息吹給細柳枝、嫩桃樹。雖然我沒見到她的到來,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p>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設(shè)置出發(fā)點主要是讓學(xué)生在學(xué)了本文寫景手法后能學(xué)而致用。因為現(xiàn)在的課堂過于注重口頭上的“頭頭是道”,反而讓學(xué)生在動筆時往往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而有意安排的。)
以上兩種教學(xué)思路殊途同歸,共同達成文本的內(nèi)容解讀和作者心靈世界的領(lǐng)悟。一是,整節(jié)課扣準一個“讀”字,按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賞美景、讀出自己等四步驟從字詞句到思想內(nèi)蘊層層深入、由表及里進行研讀;一是,整堂課圍繞“滿井春韻”這一專題進行設(shè)計,以“找春”“讀春”“品春”“寫春”為線索構(gòu)架本文的教學(xué)思路??梢姡黄此茻o從下手的文言文,只要緊扣新課標的有關(guān)精神,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并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設(shè)計,那也一定能上出精彩的課!
滿井游記教案 16
教學(xué)目的與要求:
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掃清字詞障礙,理解文中難點詞句。疏通文章大意,初步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文章。寫作特色。
重點難點:
討論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寫作特色。
教具準備:
錄音機、課文磁帶、幻燈等。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xué)過柳宗元的游記《始得西山宴游記》。盡情地遨游了,游記。寫作堪稱文學(xué)史上一絕——大師筆下的優(yōu)美的風(fēng)景、奇妙的境界。
?作者使用精湛的藝術(shù)手法,采用數(shù)州之土壤與西山對比,突出的。西山山勢的高峻;采用映襯的手法,烘托了西山氣象的闊大。我們陶醉山水之中,物我兩忘,飄飄然,感覺到“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蔽覀兙駷橹徽?。啊,舒服、爽!
今天,我很激動,也很榮幸。我終于回到了闊別8年的母校。下面,請讓我這個師哥擔(dān)任隊長,帶領(lǐng)同學(xué)們到燕地春游去,好不好?
二、預(yù)習(xí),整體感知。
請同學(xué)們對照詞句注解速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
遇到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
把難理解的詞句畫記出來。同桌討論一下。
板書課題:《滿井游記》,作者:袁宏道。
袁宏道主張文章打破古文的傳統(tǒng),用淺易流暢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與兄宗道、弟中道共同倡導(dǎo)散文改革運動,對文壇影響很大,后人稱他們兄弟仨為“公安三袁”。
明末散文家張岱說:“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篇同樣出色,而以獨具特色的游記。
播放課文朗讀磁帶。
三、討論分析課文。
請哪位同學(xué)來談?wù)?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15822.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概括歸納:滿井早春的風(fēng)光。
從哪里可以看出寫的是早春的風(fēng)景。
滿井景物的特征:水光山色、柳條麥苗。 學(xué)生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后,請學(xué)生翻釋。兩個長句,強調(diào)一次。(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使用這種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有會么好處?)歸納板書。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誰來翻譯一下?該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四個字概括。鳥魚也深受感染,請看“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這句話應(yīng)該怎樣翻譯?
文章既寫了靜景又寫了動景,既描寫了景物又抒發(fā)了感情,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
出示:
第一段中作者在“飛沙走礫”的環(huán)境中只能“局促一室之內(nèi),”而“至滿井”時,“ , , ,”的景象卻讓他“ ”。由此可見,第一段雖未寫滿井,卻是為下文寫游滿井做的鋪墊,采用的是 的寫法。
要求學(xué)生自學(xué)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的1、2句,然后討論回答問題。
第一段的1、2句講了什么內(nèi)容?
板書:燕地氣候特征:天氣:寒
風(fēng)沙:猛
第3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極欲外出一游,百無聊賴等
為什么不外出宴游呢?
1、2句與3、4句有什么聯(lián)系?
作者熱切地渴望外出一游,可是燕地花朝后卻凍風(fēng)時作,作者是欲出而不得。什么時候天氣才能好轉(zhuǎn)呢?
請讀第二段1、2兩句。好不容易,機會終于來了。作者從“局促一室之內(nèi)”中解放出來了,作者此時此刻有著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文中是怎樣表述的?
我們一起分析了課文內(nèi)容,現(xiàn)在應(yīng)該可以回答了吧?指名學(xué)生回答。
板書設(shè)計
23、滿井游記
“公安三袁” 袁宏道
燕地 天氣:寒
氣候 風(fēng)沙:猛 滿 早春 波色山巒 靜
因↓果 井 風(fēng)景 柳條麥苗 景
↓ 鋪墊 風(fēng) 早春 游人之樂 動
欲出不得(失望,無奈)→→→ 光 郊游 鳥魚之樂 情
欲揚先抑
滿 井 游 記 17
【明】袁宏道
教學(xué)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積累 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二)能力目標:
1、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xué)生的自學(xué)能力。
2、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 風(fēng)格。
3、 體會本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三)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xué)重點:
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難點:
1、 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 ,學(xué)習(x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 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 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钡呢S富意蘊。
教學(xué)方法:
1、 討論點撥法。
2、 誦讀感悟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經(jīng)歷了漫長的嚴冬之后,我們終于盼來了 溫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場小雨,讓我們想起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你能給大家描繪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嗎?(生答略)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明代文學(xué)家袁宏道的腳步到北京郊外滿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領(lǐng)略一下那時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課件出示幻燈片1----課題)
二、正課:
1、讓我們先來檢測一下同學(xué)們預(yù)習(xí)生字詞的情況。(課件出示幻燈片2---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生按小組每人一詞輪答,出錯者由生自由糾正。)
燕 地(yān);廿(niàn)二月; 花朝節(jié)(zhāo);呷(xiā)浪; 鮮妍(yán)明媚; 墮事(huī);惡能無紀(wū);飛沙走礫(lì); 曝(pù)沙之鳥; 淺鬣寸許 (liè)髻鬟(jì)(huán);靧面(huì);紅裝而蹇(jiǎn)者;脫籠之鵠 (hú);汗出浹(ji?。┍?;罍而歌者(léi)。
2、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大聲地自讀課文,邊讀邊 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讀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然后我們再來領(lǐng)略作者筆下的滿井春色吧!(課件出示幻燈片3---積累下列文言詞語。)
(1)一詞多義:
時:凍風(fēng)時(經(jīng)常)作 于時(這時)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然:晶晶然(---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2)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著酒杯)而歌者,紅裝(穿著艷裝)而蹇(騎著驢)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作則飛(使------飛)沙走(使------走)礫
(3)重點虛詞:
之:若脫籠之(表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鵠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關(guān)系,可譯為“以”) 髻鬟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始掠也
夫:夫(句首發(fā)語詞,可譯為“大概”)不能以游墮事
(4)其它:
土膏(肥沃)微潤 惡能(怎能)無紀(同“記”)
3、就疑難語句交流釋疑。
4、在理解課文之后,老師想給大家朗讀一下這篇美文。但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想請同學(xué)們作評委,最終來給老師的朗讀進行點評。會聽的是好聽眾,既會聽又會評的就是好評委了。你們愿意作評委嗎?師配樂范讀。(課件出示幻燈片4---全文,點擊音樂按鈕。)
5、生點評。穿插引導(dǎo)學(xué)生品讀課文,將喜歡的語句用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給大家聽。
6、生放聲朗讀全文。
7、老師有感于作者筆下的滿井美景,于是嘗試著畫了幾幅滿井春色圖。你能根據(jù)畫面從原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語句嗎?看看誰是我的知音、誰找得快?。?點擊超鏈接按鈕,連接到---滿井游記圖。)
8、這一幅幅畫面都是靜止的、單個的,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滿井的全景?(生描述略 )
9、如此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可作者為什么要在開篇寫燕地的寒呢?
明確: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極寫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悶,為下文寫天暖出游作了鋪墊,兩相比較之下,更突出出游時的快樂、舒暢。
10、作者給我們描繪了滿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應(yīng)該結(jié)束全文,好給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卻又生發(fā)了些議論,這是否有些多此一舉?為什么?
明確:并非多此 一舉。這正體現(xiàn)了作者厭惡官場生活,熱愛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間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記的緣由。
1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輔助理解。(課件出示幻燈片5---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文學(xué)家,湖北公安人。萬歷年間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文學(xué)史上“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dāng)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寫作背景:萬歷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 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12、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作者筆下動人的滿井之春吧!希望這能對我們今后寫作游記散文多少有些幫助。(課件出示幻燈片6---板書。)
城中余寒------(敘事) ----欲出不得
----總: 全景---微潤、空闊
心情---若脫籠之鵠
滿井春色------(描寫)
----分:水、山、柳、麥、人、鳥、魚
結(jié)束全文 -----(議論)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三、總結(jié)遷移:[來源:第一范文網(wǎng)]
1、在作者筆下,一句話就能給我們展示一幅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也來試試用一兩句話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ㄕn件出示幻燈片7----四季)
2、生口述展示,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
將剛才你展示給大家的或沒來得及展示的你眼中、心中的四季描繪出來形成一篇小短文或幾幅畫,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作業(yè)。
五、板書設(shè)計:
見(二/12)。
滿井游記教案 18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xué)生的自學(xué)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學(xué)重點: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xué)習(x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語
1、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fēng)景區(qū)。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2、同學(xué)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恒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xué)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dāng)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diào)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fēng)俗習(xí)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這課對我來說很陌生,沒有教過也沒有讀過。我自己閱讀這課時感覺有點難度:(1)生字詞較多;(2)課文較長又是古文,加之比較枯燥,朗讀詩歌問題。
2、教學(xué)過程中大約要三節(jié)課的時間,第一節(jié)重點指導(dǎo)學(xué)生朗讀;第二節(jié)重點是文言講解翻譯;第三節(jié)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指導(dǎo)完成練習(xí)冊。
目前已經(jīng)進行了兩節(jié)課的時間,經(jīng)本上是不成功的叫做牽強附會。課文太長了學(xué)生對課文不熟悉,但不可能給很多時間,所以在教學(xué)過程中好些學(xué)生不知所措。教訓(xùn):充分地給學(xué)生學(xué)習(xí)閱讀的時間。
《滿井游記》
今天教研組出課,我講授了《滿井游記》,我覺得很不滿意,主要是該講的內(nèi)容很多都沒有講完。
首先是學(xué)生的預(yù)習(xí)做的很不充分,我對學(xué)生的估計也不足。課前我已經(jīng)讓學(xué)生多次朗讀,糾正過學(xué)生的讀音,也多次在自習(xí)課上讓學(xué)生朗? 可一開始的預(yù)習(xí)檢測卻出乎意料的差。原來很多字他們連起來能讀出來,單獨挑出來就不認識了,這是我之前沒想到的。
其次是沒有根據(jù)自己學(xué)生的實際情況。這篇課文我預(yù)想的就應(yīng)該是用兩課時時間來完成,可是從網(wǎng)上找到的教案來看,人家都是用一課時來進行處理的,而且我們學(xué)校也是講究課堂容量的,因此雖然我覺得一課時處理完很困難,我仍然決定努把力,用一課時時間來完成這篇課文??山Y(jié)果確實只完成了大概一半的內(nèi)容,可見適用于所有人的教案也不一定是適用于自己的。
滿 井 游 記 19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滿井游記教案 20
【學(xué)法引導(dǎo)】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游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征寫最,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復(fù)吟誦,用心感受,應(yīng)著力于誦讀、感悟。
【重難點分析】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xué)習(xí)細致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以上兩點,采用以學(xué)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fā),點撥的方法學(xué)習(xí)。
【教學(xué)過程】
一、明確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xué)家。號石公,公安(現(xiàn)在屬湖北省)人。萬歷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說”,認為文學(xué)應(yīng)當(dāng)“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于復(fù)古主義的駁斥相當(dāng)有力,認為文學(xué)是隨著時代發(fā)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xué),不應(yīng)當(dāng)厚古薄今,更不應(yīng)當(dāng)用古泥今。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diào)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chuàng)作方面的表現(xiàn)是小品文領(lǐng)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xué)的這篇游記緊扣景物的季節(jié)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xiàn)當(dāng)時游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游覽時的輕松喜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共同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濃濃情趣。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范讀。
3、學(xué)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xué)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zhì)疑、討論。
2、老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了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jié)后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shù)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內(nèi),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經(jīng)過:心境“若脫寵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游人怡然之情。
結(jié)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余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問: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游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風(fēng)光→游人→動物)
遠景→近影
(山水風(fēng)光→柳梢、麥田)
7、提問: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若脫籠之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煩躁→輕松喜悅→感嘆贊美
(抑→揚)
四、總結(jié)、擴展
本文以議論作結(jié),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罷了。這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業(yè)
書面一:分散朗讀,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xí)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括號內(nèi)是答案,下同。)
燕(yàn) 花朝(zhāo) 輒(zhé) 妍(yán) 倩(qiàn) 靧(huì) 蹇(jiǎn) 呷(xiā) 廿(niàn) 浹(jiá)
口述一: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 若脫籠之鵠。② 如鏡之新開……③ 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后并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致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并簡要說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xué)生有自由發(fā)表意見的余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xué)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xué)班,可以改用課文后的一、二題。)
滿井游記教案 21
一、古今異義
1、土膏微潤 古義:肥沃 今義:糊狀的東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義:梳掠 今義:奪取
3、柔梢披風(fēng) 古義:在風(fēng)中散開 今義:一種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
4、惡所無紀 古義:安,哪 今義:厭惡
二、一詞多義
1、于:①于時冰皮始解(介詞,在)
②乍出于匣也(介詞,從)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詞的詞尾,……的樣子)
②然徒步則汗出浹背(表轉(zhuǎn)折,卻)
3、鱗:①鱗浪層層(名作狀,像魚鱗一樣)
②呷浪之鱗(指代魚)
4、之:①若脫籠之鵠(表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表示限定關(guān)系,可譯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獨立性)
三、詞類活用
1、作則飛沙走礫(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飛,使……跑)
2、鱗浪層層(名作狀,像魚鱗一樣)
3、泉而茗者(名作動,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動,端著酒杯)
5、紅裝而蹇者(名作動,穿著艷裝,騎驢)
四、翻譯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鴿。
翻譯:高大的柳樹夾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
2、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翻譯:這時的河冰面剛剛開始融化,水波才閃爍發(fā)光,像魚鱗似的波浪一層層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澈的光輝突然從鏡匣子中射出來一樣。
3、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
翻譯: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嫩的梢頭在風(fēng)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翻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來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5、風(fēng)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翻譯: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都悠然自得,羽毛鱗鬣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
五、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寫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難耐的心境;第二段寫滿井春色,
2、第二段順序:由遠及近,由概括到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澗,一望空闊”及“若脫籠之鵠”的愉快情懷。
然后從四個方面具體寫景物的細節(jié):
a寫河的小巒;b寫柳條麥苗;c寫游人;d寫“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最后給局點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題
記敘了作者游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喜悅的心情,體現(xiàn)了作者疏放不羈的精神,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官場的厭倦,是個性的張揚和抒發(fā)。
4、這篇游記寫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的特點。如“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一句,寫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韻。熟讀課文,試找出幾處這樣的景物描寫,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
A“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解凍復(fù)蘇的情景,簡練而傳神;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寫天氣轉(zhuǎn)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C“麥田淺鬣寸許”,寫麥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準確而生動。
作者的感情:描寫中無不滲透了作者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是找出一句進行賞析,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其表達效果。
A“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以物比人)
C“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
D“若脫籠之鵠”,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籠子中飛出來的天鵝一般。比喻形象貼切,具有強烈感染力。
滿 井 游 記 22
[教學(xué)目標 ]
1.體會作者郊游時歡快的心情。
2.進一步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一些簡單的文言句式。
3.學(xué)習(xí)本文層次分明、準確生動地描繪景物的方法,學(xué)習(xí)本文生動貼切的比喻。
4.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
[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分析:這是一篇短小、清新的游記,作者懷著愉快的心情,描寫滿井的早春風(fēng)光。共分兩段。
第l段:寫城中景象,抒發(fā)他欲出游而不得的心、“。即以城中的“余寒猶厲”反襯滿井的春意盎然,以居城時“局促于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的心情,反襯郊游時“若脫籠之鵠”的開闊胸襟。
第2段:寫滿井的早春景色,充滿了春日的喜悅,是文章的重點,這一大段正面繪景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照。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二十二日天稍和”至“至滿井”),點明出游的時間、人物、地點。
第二層(“高柳夾堤”至“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寫滿井的早春景色。開頭一句概括交代郊外的景色,抒發(fā)他舒展的心情,接著分寫滿井的冰皮、山巒、柳枝、麥苗、游人和魚鳥等景物,有動有靜,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條理井然,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給人以春到人間,大地復(fù)蘇的感覺。
第三層(文章的最后一句),寫作者的感受,是全文的主旨。點出春天來到了。
它告誡人們只有實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真正美好的東西。
2.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1)寫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不例外。文章的第二段用寥寥數(shù)百字描繪了一幅北國初春風(fēng)光圖:那里冰凍初解,水波粼粼,山色晴和,明凈如洗;楊柳隨風(fēng)搖曳,麥苗破土而出;游人或喝茶飲酒,或唱歌騎驢,其樂無窮;魚兒悠然嬉戲,小鳥怡然曝沙。這幅優(yōu)美的暮春風(fēng)景圖中,滲透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作者猶如魚兒、小鳥那樣怡然自得。而這正是他“獨抒性靈”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袁宏道所處的時代,宦官擅權(quán),政治腐敗,朝內(nèi)黨派斗爭劇烈。他既不參加斗爭,又不愿同流合污,一生曾多次退守田園,寄情山水,以逃避現(xiàn)實。典型地體現(xiàn)了袁宏道這種“閑適”的思想。
(2)抓住特征,字字珠璣。
作者寫景抓住特征。第一段寫北京氣候的寒冷時,“余寒猶厲”的“猶”字強調(diào)了嚴寒的余威之烈?!皟鲲L(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句中的“作”“飛”“走”三個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寒風(fēng)刺耳、沙石漫天的肅殺景象。兩句中的“寒”“凍”也集中地表現(xiàn)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喪、郁悶的心情。第二段中,“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一“始”一“乍”,把初春冰面開始融解,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的景象描繪得十分活脫,又透露了作者心情的解凍,融融的春意也來到了作者的心田?!扮R”的比喻,描繪出滿井水光亮晶晶,乍暖還寒的特色。“山巒為暗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中,“拭”字寫出山色纖塵不染、鮮妍明媚的特點?!百慌钡谋扔鳎瑒t進一步突出山巒的容貌姿色,仿佛一位剛洗臉梳妝過的少女一樣,多美啊!再如“柔”“披”“惟”等字,也都用得十分準確傳神。
(3)妙用襯托,起伏多姿。
袁宏道的游記十分注重結(jié)構(gòu)上的變幻起伏,課文集中體現(xiàn)在妙用對比映襯的手法上。作者第一段極力描寫北京氣候寒冷,是用來襯托第二段滿井風(fēng)光的;用城內(nèi)的“寒”襯托滿井郊野的“暖”;用城內(nèi)的“凍風(fēng)”“飛沙走礫”襯托滿井的水色山光、飛鳥游魚;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煩悶襯托游于滿井山水中那種“若脫籠之鵠”的“悠然自得”的歡愉。
(4)寫景與哲理的結(jié)合。
山水小品,文字雖然短小,但內(nèi)容并不淺顯,寫作方法并不簡單。以極經(jīng)濟的筆墨,寫出內(nèi)涵豐富、深刻的內(nèi)容,尤其需要高超的手法。欣賞山水小品,如也要著重了解它的內(nèi)容及寫景方法。寫景的方法莫過于抓住景物特點著筆,這里再換個角度說明一下:寫河水“始解”,其波光“乍明”,就像鏡子“親開”,其光澤“乍出匣”;寫山巒“為晴雪所洗”,像美女剛剛洗過臉、梳過發(fā)一樣;“柔梢”、“寸許”等等,都是抓住早春特征來寫的。而在“余寒”、“稍和”上做文? 但作者寫作此文,并不停留在景色的描繪上,而是由此深入下去,追尋一種哲理的啟示。實際上春已降臨人間,“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總覺得“余寒猶厲”,是因為自己“局促于一室之內(nèi)”;出游郊外滿眼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這個發(fā)現(xiàn)是思想境界的升華,它啟示了這樣一個哲理:美是客觀存在的,但人們常常由于受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這是很可惜的。一個人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個窄小的范圍里,而應(yīng)當(dāng)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3.“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边@段文字妙處何在?
分析:這段寫水的文字,突出了一個“清”字;“始解”、“乍明”、“乍出”扣住了一個“早”字,用了一個比喻。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這個比喻是形容波光的,波光是冷的,鏡光也是冷的,觸覺反映相同;作者在整整一個漫長的冬天沒有見到波光,現(xiàn)在“冰皮始解”,水面上呈現(xiàn)出波光,有一種突然閃射出來的新奇感覺,跟“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很相似。所以說這個比喻不僅貼切而且新穎別致。
4.“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边@段文字妙處何在?
分析:這段寫山的文字突出了一個“媚”字;“為晴雪所洗”扣住了一個“早”字;也是一個比喻句。本體是“山巒”,喻體是“倩女”,但若僅用一般的“倩女”作比,也無非突出一個“媚”字。因為它的“鮮妍明媚”是在“為晴雪所洗”之后才呈現(xiàn)出來的,所以還要說到倩女的梳妝打扮,才能充分表現(xiàn)她特殊的魅力,體現(xiàn)春山的特殊的美。只因為作者抓住了物態(tài)特征的細微之處,才比喻得這樣傳神。
[學(xué)過程設(shè)計]
(一)導(dǎo)入 。
讀“閱讀提示”,了解以下問題。
1.這篇寫景小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城居者”)整個冬天都“局促一室之內(nèi)”,而今返回自然“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
2.本文寫景中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明確:層次分明,比喻貼切,描寫景物準確生動。
(二)朗讀課文。
1.學(xué)生自讀一遍課文。要求對照注解,讀準字音,讀得順暢。
2.指名讓學(xué)生朗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讀好句中停頓。
3.教師出示卡片或小黑板,檢查學(xué)生對下列字音掌握的情況,同時適當(dāng)提示字義或詞義。
燕地(yān)花朝節(jié)(zhāo)飛沙走礫(lì)輒返(zhé)
偕(xié) 脫籠之鵠(hú)乍明(zhà)娟然(juān)
鮮妍(yán) 倩女(qiàn) 靧面(huì)髻鬟(jì)(huán)
淺鬣(liè) 茗者(míng) 罍(léi) 蹇(jiǎn)
浹背(jiá) 曝沙(pù)呷浪(xi?。?/p>
全班將以上字音齊讀兩遍。
4.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三)疏通文意。
請學(xué)生參照注解,疏通本義文意。第一段1名學(xué)生串譯。第二段教師可按內(nèi)容層次指定4名學(xué)生串譯。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景的方法。
1.本文在記敘出游滿井之前,為什么要先寫城中“余寒”的景象?
討論明確:寫城中“余寒”的景象是先用烘托、反襯的手法,勾畫出北國早春的景象,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為寫出游作了極好的鋪墊。
2.自讀第二段,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游滿井的所見的,找出其中所用的修辭方法,體會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學(xué)生自己在書上圈點批注,教師巡視。學(xué)生可與前后左右的同學(xué)進行討論。
最后推舉一名學(xué)生回答以上問題。
明確:第二段先寫景物——水、山、柳、麥,再寫人——泉而茗者、罍歌者、紅裝而蹇者,繼而又由人及物——鳥、魚。其中運用了比喻:把水面比作出匣的明鏡,形容水面的明凈:把山比作剛梳洗過的美女,形容山的清新秀美。還運用擬人的方法寫鳥、魚悠然自得、有喜氣。這些描寫不僅抓住了初春景物的特征,而且融進了作者歡快的心情。
(五)課堂練習(xí)。
討論完成練習(xí)一、二,做在書上。
(六)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七)布置作業(yè) 。
反復(fù)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小資料]
一、袁宏道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學(xué)家。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稱為“公安派”。他 著作有《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中進士,做過吏部郎中、順天府教授等。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在順天府任職,是他首任吳縣知縣之后,第二次做官,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使他頗感苦悶,而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得不到申訴。他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就作于此時。
二、背景。
這篇游記寫作時間,作者在文末說是“己亥之二月”,即萬歷二十七年(1599)。作者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入京,作順天教授、國子助教,事務(wù)很清閑,便于次年初春,游覽了滿井,寫下了這篇情致盎然的游記。
三、北京名勝——滿井。
滿井是北京東北郊的一口古井。明人王季重《游滿井記》說:“一亭函井,其規(guī)五尺,四洼而中滿,故名?!薄都螒c一統(tǒng)志》說:“井徑五尺余,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鑿欄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睗M井因此而得名。
四、被刪去的原文第三部分。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蕭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wū何,怎么)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保軌? 而滿井這個地方正好和我的住處鄰近,我的游覽將從此開始,怎么能夠沒有記游的文章呢?己亥年二月。)
這段文字寫作者自己能夠瀟灑出游而又不誤公務(wù)和作此游記的原因,并交代寫作時間。
五、重點內(nèi)容圖示。
高柳夾堤
土膏微潤
六、文化常識。
1.文體知識——游記·山水小品。
本文題為“游記”。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diào)和生動的描寫,記敘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fēng)俗習(xí)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2.“廿、卅、卌的讀法
廿,二十;卅,三十;卌,四十。但一個字不能同時讀兩個音,它們分別讀為niàn、sà、xìn。卌,不常用。例:“廿四史”,指“二十四史”,但只能讀為“niàn sì shǐ”。
3.花朝節(jié)。舊俗以夏歷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日為“花朝節(jié)”。一說為十二日,又說為初二日。
《誠齋詩話》:“東京(洛陽)二月十二日日花期,為撲蝶會?!庇帧逗材洝罚骸奥尻栵L(fēng)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jié)。士庶游玩,又為挑菜節(jié)”。
七、譯文。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過了花朝節(jié),寒氣還是非常厲害,經(jīng)常刮起冷風(fēng),一刮冷風(fēng)就揚起滿天沙塵。(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不行。每次頂著風(fēng)出去,總是不到百步就退回來。
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跟幾個朋友一塊兒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成排地分列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里飛出來的天鵝(無比輕松)。這時河上的冰開始溶化,水波突然閃出亮光,泛起一層層魚鱗似的波紋,水清澈極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剛打開鏡子,冷光突然從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fēng)中散開,麥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還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穿艷裝騎著驢子的,也時時可以見到。風(fēng)力雖然還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浹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兒,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神態(tài),毛羽、鱗鰭當(dāng)中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我這)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啊。
教學(xué)后記
滿井游記教案 23
一、 教學(xué)目標
1. 熟讀課文,正確掌握文中豐富的實詞的讀音、書寫和詞義
2. 體會文中記敘描寫中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3. 理解作者抓住特點表現(xiàn)初春景象的寫法及其滲透的作者的感情
二、 教學(xué)重點
教學(xué)目標一、二
三、 教學(xué)難點
教學(xué)目標三
四、 教學(xué)方法
朗讀法、質(zhì)疑法、討論法
五、 教學(xué)步驟
(一)、教學(xué)導(dǎo)入
開門見山,介紹作者直接導(dǎo)入。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人,明代文學(xué)家。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學(xué)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其為領(lǐng)導(dǎo)人物。他一生寫了很多山水游記,明張岱曾說寫山水名家柳宗元之后就當(dāng)數(shù)他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他最具代表的山水游記《滿井游記》
(二)、朗讀課文,讀準子音,停頓
1. 教師范度,正音正字,學(xué)生聽讀,作好標記
燕 廿二日 土膏 鵠 髻鬟
淺鬣 蹇 呷浪 墮事 惡能無紀
2. 重點句子的朗讀停頓
l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l 如倩女之會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l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l 夫不能以游墮事
3. 學(xué)生自由放聲朗讀一到兩遍,力爭讀熟
4. 生齊讀,老師再次糾正錯誤
(三)、默讀課文,正確掌握文中豐富的實詞的詞義,疏通文意
1.實詞 凍風(fēng)時作 土膏微潤 娟然如拭
呷浪之鱗 冰皮始解 淺鬣寸許
髻鬟之始掠也 泉而茗 墮事
惡能無紀
2.虛詞 “之” 結(jié)合課后練習(xí)三學(xué)習(xí)
“而” 表轉(zhuǎn)折 而城居者未知也
表修飾 紅裝而蹇者 如倩女之會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學(xué)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勾畫出難以理解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可以以小組為學(xué)習(xí)單位,共同學(xué)習(xí)),文章雖有不少難解詞語,但課下注釋很詳細,再結(jié)合合作式學(xué)習(xí),疏通文意,也并不和困難。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學(xué)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2. 選幾位學(xué)生發(fā)言,其他同學(xué)補充,老師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補充。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水、山、柳、麥、人、鳥、魚,人與自然相映成趣。
3.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此題要引導(dǎo)學(xué)生結(jié)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來談)
學(xué)生討論,全班交流
l 學(xué)生可能一致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予以肯定,并稍做點撥:請同學(xué)們思考文中關(guān)鍵語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奔啊胺虿荒芤杂螇櫴?,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nèi)涵。(此題有一定難度,可讓學(xué)生結(jié)合作者本人的性情,經(jīng)歷來思考)
l 明確:前句是寫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后句則表明自己與庸俗之人的區(qū)別,表達了他對官場、大自然、及人生的態(tài)度。
(五)、賞析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妙處。
學(xué)生閱讀課文,談?wù)? 白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初春景物生動的形象,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將舒未舒,柔稍披風(fēng)”,筆法極為簡練,卻又鮮明如畫。
2.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表現(xiàn)自己欣喜、舒朗的心情;以新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以新裝倩女比喻被雪洗過的山巒,生動又傳神。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文中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如寫魚鳥。說它們悠然自得,洋溢著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xué)生自由散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可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
1. 用自己的語言改寫課文第二段
2. 整理記憶本課重要的實詞
附板書設(shè)計
城中余寒
總;滿井全景
滿井春色 分:水 山 柳 麥 人 鳥 魚
點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結(jié)束全文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滿 井 游 記 24
.《滿井游記》教案5-8
.《滿井游記》教案 2-4
.《滿井游記》教案1
.《滿井游記》難點解析
.《滿井游記》學(xué)習(xí)要點
.《滿井游記》教學(xué)設(shè)計及反思
.《滿井游記》課堂實錄
.《滿井游記》譯文
.《滿井游記》基礎(chǔ)知識及同步練習(xí)
.《滿井游記》習(xí)題精選
.《滿井游記》課后練習(xí)
.《滿井游記》能力測試
.《滿井游記》綜合能力測試
.《滿井游記》難點例題解析
滿井游記同步練習(xí)二
.《滿井游記》同步練習(xí)
《滿井游記》鑒賞 25
設(shè)計思路:
文言文的教學(xué)不必每課都弄得特別細,尤其是自讀課文,要允許學(xué)生“囫圇吞棗”。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chǔ)上,教師讓學(xué)生多讀讀,多議議,甚至可以找來同題材或同體裁或同時期同一作家的作品,開展比較閱讀,從不同方面啟發(fā)學(xué)生。
課時安排:
本文安排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通過學(xué)生自讀課文,檢查預(yù)習(xí)。讀后,教師正音。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三、學(xué)生自助解決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師釋疑,師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條件的可以找來記錄北方初春的錄像帶播放,讓學(xué)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六、分組鑒賞??梢詮奈恼聝?nèi)容、表達的情感、寫景方法、文章結(jié)構(gòu)、語言表達、寫作意圖、讀后感等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師總結(jié)。
中國歷代的文學(xué)作品,以“春”為題材的不少,但從時節(jié)看,大多是寫仲春、暮春之景;從地域來看,又多鐘情“南國之春”;從情愫來看,且多“傷春”之作。本文寫北國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為寫春佳構(gòu)。作者先放著線兒,并不急著寫滿井,也不急著寫春風(fēng)解春情,而是將筆鋒一轉(zhuǎn),點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猶厲,緊要處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這一筆,可謂據(jù)實招來,北國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國:風(fēng)最輕柔雨最時,根芽長就六朝枝?!按骸弊允遣患保扇藚s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這只如籠中鳥的北國客人,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來回地踱著方步了。人是關(guān)不住的,他終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風(fēng)馳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輒返”。盼春之情切,猶如那脹鼓鼓的弓箭,一觸即發(fā)。
北國的春了無痕,可不,從春朝節(jié)到二十二日,這才幾天的工夫,春就駐到北國了。且看這滿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體態(tài),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鏡,山像剛梳洗過的美女。這一切是那么秀氣傳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初春,這一處景致準是: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一個“將”字,一個“未”字,寫盡春意處處,令人遐想聯(lián)翩,比起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揚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里去,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保└幸饩?。“柔梢披風(fēng)”,豈不正是那個剛梳妝的美女子嗎?“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國的風(fēng)中,一定更具豐姿了。“綠淺黃深二月時,傍檐臨水一枝枝。迎風(fēng)無力纖纖掛,待月多情細細垂?!蔽覀儾唤獑枺菏悄膫€詩人曾經(jīng)這般鐘愛呢?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尋春客,他們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紅裝而蹇”;這般的春色,這般的春意,惹來“曝沙之鳥,呷浪之鱗”。這便是北國的春天,難怪作者“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八、小組匯報鑒賞成果。
九、作業(yè)。就鑒賞成果,寫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學(xué)評論。
《滿井游記》 26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知人論世,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xué)生的自學(xué)能力。
2、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寫景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xué)重點
1、感受文中描繪的優(yōu)美的春天景色,再現(xiàn)課文圖景。
2、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xué)習(xí)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教學(xué)難點
1、體會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2、學(xué)習(xí)抓住景物特征描繪景物的方法。
教學(xué)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同學(xué)們,我國南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一起踏青去,走進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二、預(yù)習(xí)交流
(一)了解作者,體裁,寫作背景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xué)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dāng)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主張文章要“獨抒性靈”。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diào)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fēng)俗習(xí)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yù)習(xí)情況
燕地 (yān) 花朝節(jié) (zhāo) 飛沙走 礫 (lì) 廿二日 (niàn)
脫籠之鵠 (hú) 倩女[qiàn] 髻鬟(jìhuán) 靧面(huì)
淺鬣 (liè) 罍(léi) 蹇 (jiǎn) 浹背 (jiā)
曝沙 (pù) 呷浪(xi?。?墮 (huī) 惡(wū)
2、聽課文錄音,注意字音、重音、節(jié)奏
3、學(xué)生自由朗讀
三、落實雙基
1、學(xué)生自由誦讀課文,邊讀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
2、讀完之后同桌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指導(dǎo)。
3、老師出示問題,學(xué)生分成兩組比賽搶答。
(1)解釋加點的詞語
凍風(fēng)時作(起)
土膏微潤(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這時;水波的顏色;初)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泡茶喝、端著酒杯、騎著驢之意)
(2)一詞多義
時:凍風(fēng)時(經(jīng)常)作 于時(這時)冰皮始解
然:娟然如拭(---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3)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4)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鱗:魚鱗,這里指像魚鱗一樣。例句:鱗浪層層。
名詞作動詞:
泉:泉水,這里是用泉水煮的意思。茗:茶,這里是喝茶的意思。例句:泉而茗者,
罍:酒杯,這里是舉起酒杯的意思。例句: 罍而歌者
蹇:驢,這里是騎驢的意思。例句: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5)特殊句式
a.判斷句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斷句標志。
譯文:能夠不因游玩而誤事,瀟灑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間,只有(我)這種閑職啊。
b.省略句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和“鱗鬣”省略了限制語“鳥”和“魚”)
譯文:鳥的羽毛、魚的鱗鰭都透著喜氣。
局促一室之內(nèi)( 省略介詞“于”)
譯文:拘束在一間房子里。
c.倒裝句
城居者未之知也。 (否定句賓語“之”前置)
譯文: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例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 (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
譯文: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地徜徉。
d.被動句
例句:山巒為晴雪所洗。 “為……所……”被動句式標志。
譯文: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刷。
四、研讀課文
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用烘托、反襯的手法,欲揚先抑,寫出燕地的氣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為后文做了鋪墊。
3.提問:第2段可以分幾層,請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可以分三層。
第1層(“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滿井”):交待出游日期、氣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線。
第2層(“高柳夾堤”到“皆有喜氣”):描寫滿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層(“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現(xiàn)作者歡快的心情。
4.提問:第2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
討論并歸納:
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及其獨特的感受“若脫籠之鵠”,再以獨特感受為審美中心,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游人”、“鳥”、“魚”等種種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運用新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幅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的畫卷。在景物的描寫中也寄寓了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寫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5.提問:第3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討論并歸納:表達自己將以這次游覽滿井為起點,在公事之余繼續(xù)出游的愿望。
6.提問: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以游覽行蹤為線索,以清新的筆調(diào),歷歷如畫地描寫了北京近郊滿井的早春景色,表達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和喜愛郊游的愿望。
五、達標測試
閱讀下文,完成1~6題。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2.本段所寫的時間、地點是。廿二日、滿井。
3.文中哪些語句寫出“天稍和”這一特點?
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條將舒未舒……寸許。
5.從文中找出寫水、山的比喻句。
晶晶然……匣也;如倩女……始掠也
6.文中寫了哪些人?哪句話描繪了魚、鳥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滿井游記教案 27
●教學(xué)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xué)生的自學(xué)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fēng)格。
3.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xué)重點
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xué)習(x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xué)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學(xué)習(xí)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 特魅力。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xué)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
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踏青去!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xué)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
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dāng)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diào)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fēng)俗習(xí)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dān)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
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1.教師選兩位同學(xué)播放預(yù)先錄制好的示范朗讀磁帶,學(xué)生聽讀,并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yīng)注意的問題:①讀音是否正確;②停頓是否分明;③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有無區(qū)別;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xué)生預(yù)習(xí)情況,督促學(xué)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教師選四位同學(xué)回答,分四組。
明確:(1)yān niàn zhāo huì
(2)pù xiā jiā léi
(3)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4)huī lì wū
2.學(xué)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xué)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dǎo)。
(3)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fēng)時作 作:起。 土膏微潤 膏: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開:新打開。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杯、騎 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 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diào)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jié)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余寒景象,寫了欲游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線;接著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后分寫山、水、柳條、麥田、游人、鳥、魚,并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緣由 及作記時間,結(jié)束全文。
教師根據(jù)學(xué)生回答板書如下:
1.探究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
(1)學(xué)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2)選三位同學(xué)發(fā)言,其余同學(xué)補充、評價。
(3)在學(xué)生活動的基礎(chǔ)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cè)诨?,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將
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fēng)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2.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xué)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大家一致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稍作點撥:請同學(xué)們思考文中的關(guān)鍵語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墮 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nèi)涵。
學(xué)生思考,交流。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文章開篇寫城內(nèi)的枯燥局促,與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得出結(jié)論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于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著城中桃李愁 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結(jié)尾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區(qū)別。不能以游墮事是對那些熱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無意于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dāng)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惟此官也,有不虛此行的滿足心情,既是自嘲,也 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這篇山水游記,與其說描繪滿井一帶的二月春色,還不如說作者借游春在抒寫性靈,反映了他 對官場和對大自然、人生的態(tài)度。
1.關(guān)于白描
提問:白描是一種怎樣的描寫方法?能從以往學(xué)過的課文中找?guī)桌龁幔?/p>
明確:白描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
描寫方法。
如《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如《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
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高度抽象概括地寫出了西湖雪景。
提問:本文哪些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
明確: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筆法極為簡練,
卻又鮮明如畫。
2.關(guān)于比喻
提問:文中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請畫出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學(xué)生明確: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表現(xiàn)自己從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懷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NF156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返青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這
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關(guān)于擬人
提問:文中運用擬人辭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xué)生自由選例,品評。
如寫魚鳥,說它們悠然自得,洋溢著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4.學(xué)生背誦文中運用白描、比喻、擬人的文句,增加語言積累。
5.至于章法上的欲揚先抑(第一段寫城中余寒,為下文寫田郊春光作鋪墊)、生動的場面描寫(游人歡樂、喜慶的場面)等,可提示學(xué)生自行品味,此處不再贅言。
1.教師提示:這個單元有四篇文章均為山水游記,試將本文與前三篇課文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學(xué)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前三篇課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重寄托重理 念。袁宏道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游山玩水的愉悅心情。
教師可指導(dǎo)學(xué)生就創(chuàng)作動機、內(nèi)容、藝術(shù)風(fēng)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較,然后集體交流,達成共識。
2.請兩位同學(xué)對課堂學(xué)習(xí)進行總結(jié),其余同學(xué)補充評議。
1.整理課上討論的內(nèi)容,寫一段話,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
2.袁宏道的游記散文現(xiàn)存九十多篇,成就很大,請同學(xué)課外選讀一篇,談?wù)勀愕母邢搿?/p>
3.選出對加粗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 )
A.冒風(fēng)馳行(坐車)呷浪之鱗(吸而飲) B.麥田淺鬣寸許(左右)汗出浹背(濕透)
C.泉而茗者(茶) 倩女之 面(洗) D.偕數(shù)友出東直(全、都) 柔梢披風(fēng)(披掛)
4.選出對修辭手法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棧?)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對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排比) D.呷浪之鱗。(比喻)
5.續(xù)寫填空,使之構(gòu)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寫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話語。
一朵鮮花點綴不出絢麗的春天,一個音符譜寫不了動人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 有_____________。
《滿井游記》難點解析 28
教學(xué)目標 :
一、 品味課文清新自然、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如何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游覽時歡愉的心情,熟讀成誦,從而得到美的熏陶。
二、 學(xué)習(xí)細致的觀察生活,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xué)重點:
欣賞本文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學(xué)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xué)設(shè)想:
一、課堂教學(xué)力求“激趣”,充分調(diào)動學(xué)生學(xu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xué)生生動、活潑、有效地學(xué)習(xí)。
二、這是自讀課文,作為寫景小品,它精短饒有趣味,宜讓學(xué)生反復(fù)涵詠,力爭在課內(nèi)熟讀成誦,然后討論仿寫。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電教平臺、《滿井游記》教學(xué)軟件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
一、引人課文,簡介作者,學(xué)生默讀閱讀提示第一段,教師出示教學(xué)目標 。
二、自讀理解:
1、學(xué)生朗讀課文,力求理解文意。
2、檢查學(xué)生理解能力,自學(xué)能力。教師讀課文,學(xué)生口譯。
3、學(xué)生再次朗讀課文,感受文章清新自然的語言。
三、自讀欣賞:
1、播放有關(guān)《滿井游記》的風(fēng)光片段。要求學(xué)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認真觀看,用心體味。
2、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根據(jù)閱讀提示②:“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生動的表達了一個‘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內(nèi)’,而今返回自然‘若脫籠之鴿’的歡快心情。寫景層次分明,比喻貼切?!痹诶斫?、熟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欣賞。
學(xué)生邊議邊讀邊背,教師歸納。
(盡量由學(xué)生講,教師只作必要引導(dǎo))
第一段內(nèi)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城中飛沙走礫,為下文正面記游作準備,有對比的作用。
第二段逐句讀來,怎樣表達記游的次序?——第一句“廿二日……至滿井”:點明所游之地。第二句“高柳……脫籠之鵠”:以堤柳、潤土、曠野襯托心胸的舒暢。“若脫籠之鵠”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三句“于時……出于匣也”;寫春水?!熬Ь弧弊鞅扔?,更見水的明澈。第四句“山巒……之始掠也”:寫春山,細致地寫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寫春山的形色兩美。第五句寫春柳、春苗兩景,筆墨不多,既顯示燕地春色,又見觀察之細。第六、七句,寫游人,男男女女,有動有靜,聲色兼?zhèn)?,形態(tài)各異。第八句,運用了借代寫魚鳥,描繪出神態(tài)。第九句,議論句,強調(diào)燕郊“未始無春”,與第一段對照。
3、出示篇章結(jié)構(gòu)圖。(使用powerpoint幻燈軟件)
若脫籠之鵠
春 水 總 靜
春 山 |
滿井早春圖 春 柳 分
春 苗 |
游人、魚鳥 總 動
未始 無春
4、學(xué)生朗讀第二段,體會作者當(dāng)時歡愉的心情。
5、再次播放有關(guān)《滿井游記》的風(fēng)光片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學(xué)生嘗試背誦第二段。
四、自讀深化:
1、教師指導(dǎo)學(xué)生看閱讀提示③:“學(xué)習(xí)細致的觀察生活、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2、教師引導(dǎo)學(xué)生回憶朱自清的《春》,引出“繪春圖”,與“滿井早春圖”作比較。(使用 powerpoint 幻燈軟件顯示)
若脫籠之鵠 山水太陽
春 水 總 靜 春 草
春 山 | 春 花
滿井早春圖 春 柳 分 春 風(fēng) 繪春圖
春 苗 | 春 雨
游人、魚鳥 總 動 迎 春
未始 無春 頌 春
教師小結(jié):同樣是寫春,雖然所寫的景物不同,但寫景時都注意到了抓住事物特征,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景物
描寫,有靜有動,有聲有色,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仿寫練習(xí):《校園的早晨》。
(1)仿照兩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出示《校園的早晨》結(jié)構(gòu)提示圖:(使用powerpoint幻燈軟件)
總寫
早晨的---------
早晨的---------
校園的早晨 分寫 早晨的---------
早晨的---------
早晨的---------
總寫
(2)學(xué)生根據(jù)結(jié)構(gòu)提示圖,分組討論。
(3)請幾名學(xué)生談?wù)勛魑牡乃悸?,寫法?/p>
五、布置作業(yè) :
課外練筆,寫一篇寫景短文《校園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