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去年秋天,我去了一個名叫周莊的水鄉(xiāng),看到很多店鋪都擺放著紅燒蹄髈,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我的爺爺是一位鄉(xiāng)村廚師,他在周邊幾十里內(nèi),只要有婚禮或喪事,他總是被邀請來做飯。他的菜都是家常大碗,大葷講究濃油赤醬,深受當(dāng)?shù)厝说南矏?。他擅長烹飪油炸肉丸、糖醋排骨和紅燒羊肉,但我最喜歡他做的就是紅燒蹄髈。在童年時期,我們很少吃肉,如果有魚或者豆腐,我們都會非常高興。我因?yàn)檎吹搅藸敔數(shù)墓?,從小就吃得油膩,還會自己動手烹飪,這都是受到他影響的。
在我們那個淳樸的小鎮(zhèn),每次重要事件都會舉辦盛宴,鄰里互相支援。廚房是最忙碌的地方:煙霧彌漫中,汗流浹背的爺爺揮舞著鍋鏟;送菜的人不斷穿梭;火焰映照著煮食者們滿臉通紅。我雖然經(jīng)常跟隨父親到外面幫忙,但那種緊張擁擠的環(huán)境并不是適合我的。我更喜歡在自家的廚房里學(xué)學(xué)爺爺如何烹制蹄髈。
蹄髈就像牡丹一樣,有一種富貴氣息,它帶給人喜慶之感。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即使貧窮也會為新年的晚餐準(zhǔn)備一道蹄髈案板上的一只大蹄已經(jīng)被精心處理好了,將豬毛徹底清除,然后切成幾道花刀,以便入味。然后,在鍋中倒入黃色的菜籽油,讓它熱起來,再加入冰糖慢慢熬成深色糖稀,然后放進(jìn)蹄 髈和足夠覆蓋其表面的水,一同加入醬油、料酒、醋和鹽,以及蔥段、姜塊和辣椒,再用紗布包好香料,如花椒、香葉、大料、小茴香等,大火煮至兩小時后轉(zhuǎn)小火燉至熟透。這道“發(fā)財肉”成了我們年夜飯中的亮點(diǎn)。
我們的家庭習(xí)慣于下午四五點(diǎn)開啟晚餐,不僅為了盡快享用美食,也為了及時放炮仗搶彩頭。一盤鮮嫩多汁的紅燒蹄髈上撒上綠色的蔥花,我?guī)缀蹩刂撇蛔○捪延?。但必須等待家中最尊敬的人——爸爸先品嘗一口,然后才輪到我。此刻,那顆酥脆而又肥美的地球風(fēng)情仿佛重新回到我嘴巴之間,而那份溫暖與滿足感,是任何物質(zhì)都無法替代的情感回憶。
盡管每隔十年親人一次聚會,上墳祭拜已成為我們家族傳統(tǒng),但時間過得飛快。在前年的忌日,當(dāng)大家再次提起曾經(jīng)歲月里的美味佳肴時,我決定接過這一棒子,要將這份傳承下去。當(dāng)工作壓力讓生活節(jié)奏加速,就像是小時候驅(qū)趕鵝群一樣,我感到自己也需要找到那種平靜與寧靜,只有回到山間老屋,用心烹調(diào)出色香味俱全的大班式紅燒豬腳,與親朋好友共享,便能體驗(yàn)真正意義上的悠閑生活,那種豐盈的心情與無比歡樂,是任何速度都難以捕捉到的珍貴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