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名言44句
一、教育乃是社會生活延續(xù)的工具。
二、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jīng)驗開始。
四、科學的偉大進步,來源于嶄新與大膽的想像力。
五、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
六、教師總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
七、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fā)點的。
八、經(jīng)常而細致地觀察兒童的興趣,對于教育著是最重要的。
九、只要把學校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那么一切的學科就必然地相互聯(lián)系起來。
十、無論何種事業(yè),如商業(yè)、**,均不能與教育分離,無教育則無各種事業(yè)。
十一、一個人沒有養(yǎng)成科學的精神,他就沒有為人類有效的指導的思考所設計的最好的工具。
十二、如果對于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缺乏深入的觀察,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獨斷的。
十三、把全班兒童籠統(tǒng)的看作一樣,不去辨別他們的個性,決不會有真正合于科學原理的教育發(fā)生。
十四、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進行的。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出生時就在無意中開始了。
十五、人們最初的知識,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
十六、學校的最大浪費在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
十七、學校課堂要有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問題運用思想的情境,那就必須設置主動的作業(yè)和足以運用的資料。
十八、教育不但能發(fā)展兒童與青年,并能發(fā)展將來的社會,這種兒童與青年,就是這種將來社會的分子。
十九、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考慮加以掌握。
二十、教育的任務在于發(fā)現(xiàn)各人的特長,并且訓練他盡量發(fā)展他的特長,因為這種發(fā)展最能和諧地滿足社會的需要。
二十一、我們所需要的是兒童整個的身體和整個的心靈來到學校,并以更發(fā)展的心靈和甚至更健全的身體離開學校。
二十二、失敗是一種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二十三、教育必須使每個人懂得,不妨礙他人和在某種程度上積極尊重他們的利益,這是謀求自身幸福的可靠保證所必需的。
二十四、兒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貴的,我們引導兒童初期自然趨向的途徑能固定兒童的基本習慣,能確定后來能力的趨向。
二十五、只有應用才能檢驗思想,只有通過檢驗才能使思想具有充分的意義和現(xiàn)實性。思想不經(jīng)過運用往往自成一個特殊的世界。
二十六、教育上所訂新試驗的成敗只有一個法子可以試出來,這個法子就是檢查受過新教育的兒童看他們的生活是否有益于社會。
二十七、我們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從正路開始,由此排除顯著的社會惡習,我們可以利用教育作為實現(xiàn)人類更好希望的工具。
二十八、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須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已生長。
二十九、比較聰明的教師注意系統(tǒng)地引導學生利用過去的功課來幫助理解目前的功課,并利用目前的功課加深理解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
三十、學校之中兒童常在一處作事,所以要有這種學校的理由就是兒童必須學習怎樣去和別人共同作事。原由是使個人得到充分的自由發(fā)展。
三十一、現(xiàn)代工業(yè)因為各種科學發(fā)明而日趨復雜,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須要有一種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他的專門技能。
三十二、社會環(huán)境養(yǎng)成個人智慧行為、傾向;養(yǎng)成的方法在使個人從事喚起和增強各種行動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是有某種目的和承擔某種后果的。
三十三、如果他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么。
三十四、這種職業(yè)教育,并不使青年屈服于現(xiàn)今制度的要求和標準,而要利用科學和社會的因素發(fā)展他們的膽識,并且培養(yǎng)他們實際的和執(zhí)行的智慧。
三十五、教育有大小兩種。小的一種是學校所提供的;大的一種,既具有最后的影響力的教育,是各種實際生活條件所提供的,特別是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的條件。
三十六、教育的力量,對人影響最深的,就是改變了他的好惡和愛憎。不能使人在根本上產(chǎn)生感情的教育,只是膚淺的教育。教育須使人對社會有適當?shù)?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1921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感情。
三十七、所謂惡人,無論有過多么善良的過去,也已滑向墮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謂善人,即使有過道德上不堪提及的過去,但他還是向著善良前進的人。
三十八、假使我們希望所辦教育與現(xiàn)代的社會生活發(fā)生一種密切的關系,給學生一種適當?shù)挠柧?,使他們在社會中間成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則需要研究種種社會變遷。
三十九、教師在學校中并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些概念,或形成某些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于兒童起作用的影響,并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做出適當?shù)姆磻?/p>
四十、教師在學校中并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種概念,或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于兒童起著作用的影響,并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作出適當?shù)姆磻?/p>
四十一、學習是主動的,它包含著心理的積極開展。它包括著從心理內(nèi)部開始的有機體的同化作用。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并且以兒童為自己的出發(fā)點。
四十二、學校的任務不在把青年從一個活動的環(huán)境轉(zhuǎn)移到死記硬背別人學問的環(huán)境,而在于把他們從相對地說是一個偶然的活動環(huán)境,轉(zhuǎn)移到按學習的指導選擇的生活與活動的環(huán)境。
四十三、教師不是簡單地從事于訓練一個人,而是從事于適當?shù)纳鐣?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1577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生活的形成。每個教師應當認識到他的職業(yè)的尊嚴;他是社會的公仆,專門從事于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并謀求正確的社會生長。
四十四、教育是一種包括科學在內(nèi)的活動。正是在教育過程中,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以便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又反應到教育過程中去,進一步改變教育的過程,因此又要求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科學,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