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詩詞:春宵是美好的,也是短暫,怎樣算是不虛度光陰?王貞白眼中春宵應該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顏真卿的春宵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古人詩詞里的春宵都是充實著滿滿的正能量。然而蘇軾這首《春宵》本意非常勵志,被《千家詩》選編后,開始廣為傳播,但流傳至今,卻漸漸失去勸學本意,而被現(xiàn)代人用污了,成為了洞房花燭、及時行樂的代名詞。
春 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
秋千院落夜沉沉。
這首詩的大意是: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荷l(fā)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樓臺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歌聲和管樂聲還不時地彌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經(jīng)很深了,掛著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靜。
俗語有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但蘇軾只想告訴大家: 春天的夜晚也和早晨一樣寶貴。他寫道:“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這種良辰美景里,他提醒我們,要像他那樣的才子們那樣,用濃妝淡抹總相宜來欣賞這一切。這不是什么新穎的情感表達,這只是蘇軾對于世間萬象的一種獨特觀察與描繪。而且,在他的筆下,每一次觸碰都是那么精準,那么生動,讓我們仿佛也能看到那風景,看見那些情感,就如同他親自帶領(lǐng)我們走進那個年代,只不過是在另一個世界里的人們生活著而已。
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另一首經(jīng)典之作——《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大意是:在晴日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閃耀金輝;而當風雨交加時,那些迷霧中的山巒又顯得格外神秘。此乃自然界最為豐富多彩的情境。如果要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如濃妝佳人,而雨后的畫面則如淡抹無暇,使得兩者都呈現(xiàn)出一種別致而迷人的魅力。
最后,我們不得不談論的是關(guān)于蘇軾與王朝云之間的情愫。那12歲的小女孩,在眾多歌姬中以她的清新脫俗吸引了年邁斑駁但仍舊氣質(zhì)非凡老人的目光。她雖未曾經(jīng)過繁復裝飾,卻因她那純凈的心靈所展現(xiàn)出的優(yōu)雅舉止和溫婉笑容,便成為了一幅活生生的藝術(shù)品。在這個場合,她并非僅僅是一個侍女或侍妾,而更多地是一位精神上的伴侶,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與生活態(tài)度雙重挑戰(zhàn)的一次成功嘗試。而這些,都源自于那個時代人們對于文藝修養(yǎng)以及情感交流方式的一種獨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