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購新娘》是一本由[加]張翎著作,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49.00元,頁數(shù):336,特精心從網(wǎng)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郵購新娘》讀后感(一):人世間的情事
人世間的情事 ——讀《郵購新娘》 以前沒看過張翎的小說,對這個人更是談不上了解,因為名字也沒見過幾次。這次看了她的簡介,知道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是改編自張翎的小說《余震》,才有了點和作家的聯(lián)系。因為,這部影片我是看過的。而它的原著,就是張翎。除此以外,對這位作家真是毫無所知了。 張翎這名字,一度讓我把她和嚴歌苓混淆了。記得嚴歌苓也有一部電影是馮小剛拍的,叫《芳華》。我還單獨確認了下,是不是張翎寫的。結果當然不是,張翎是張翎,嚴歌苓是嚴歌苓,完全是兩個人。但是,就在我甄別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了個有趣的地方,就是這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名字的發(fā)音,都是出國的華人,寫了的小說,都很暢銷。寫的也都是不錯的。 還有一個,就是她們的華人身份和在祖國大陸生活的歷史,決定了她們的小說,離不開祖國的元素,這是個根本,也是作家不能離開的營養(yǎng)支持。所以,我們看《郵購新娘》,這就是國外的生活和國內(nèi)的生活互相結合,互相照顧,互相襯托的樣貌。它的基本結構是片段式的,但是有著很緊密的鏈接和嵌頓。這讓整個作品有了歷史的延伸,讓故事性更加寬闊游刃有余地開展起來了。 這些故事都可以說是愛情故事。因為愛情故事,基本可以代表人世間的一切了。愛恨情仇的開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情,或者也是與情有關的。佛教里形容說,人是有情。這個說法精妙極了,有情也就有愛,有愛就有恨,就有一切其它的情狀圍繞纏綿。這些故事被作家整理成一個家族的三代人的交互演繹,這就有了它歷史的文化的和自然社會的分量。 給我比較深的印象的,不是對這個故事在國內(nèi)歷史的溯源和鏈接,而是國內(nèi)的人在國外的某些生活。這也是人探求的本性,一種好奇使然。這部小說沒有刻意寫謀生的艱辛和困苦,可是這種艱難也是可想而知的。曾經(jīng)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留學,很多人都是為了改變生活、改變命運而去。這包括了各種方法,留學是,結婚嫁給外國人也是。方式不同,結果和目標是一致的。 因為把關注的重點搞擰了,所以一個家族三代女人的自我選擇和命運抗爭反而被我忽略了。我看到了作家描寫的技巧和深厚功力,在遣詞用語中的精雕細琢和游刃有余。這種文字的舞蹈令人沉迷,甚至影響了我對小說的結構的判斷和分析。我一度有點發(fā)懵,在作家敘述的故事里迷失了。迷失于歷史,也迷失于主人公的平凡生活。 人世間的情事其實說起來也大致都是一樣的,可能情節(jié)有不同,可是結果都大同小異。而人們孜孜不倦、奮勇追求的,就是一個自我的傳奇或者與眾不同。其實,有什么不同呢?戲法人人會變,看誰的巧妙精彩罷了。但我們依舊要看的,天下總沒有一樣的述說吧。 2022年2月22日
《郵購新娘》讀后感(二):給飛蛾一條活路
張翎曾經(jīng)說過,古人在造生肖的時候,可能忘記了一個生肖,蛾子,飛蛾撲火的蛾子。她一面覺得不經(jīng)歷這樣一種燃燒的過程,是一種缺憾,但又心疼這個結局,認為燃燒過后沒有任何別的結局,必定是灰燼。 她大概是要以一己之力彌補這個缺失,于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復書寫著飛蛾的形象,然后又拯救著這些飛蛾。她讓她們撲火而去,經(jīng)歷燃燒,然后她又把鳳凰的特性給了這些飛蛾,讓她們涅槃,然后浴火重生。
你可能留意到我在這里使用的不是通表男女的“他們”,而是純表女性的“她們”。張翎并不刻意寫女性小說,但是她筆下的女性形象,整體比男性角色更加出彩,也是現(xiàn)實,即使是寫男女雙方都必須參與的愛情,張翎也會不經(jīng)意地便偏女性角度書寫,這讓張翎的寫作帶有濃重的個人氣息和女性色彩。 張翎已出版的有9本小說,我原先只看過《睡吧,芙洛,睡吧》,里面的女主人公芙洛就是這樣的一只飛蛾,她勇敢地撲火而去,最終用自己的忍和剛拼出了屬于自己的一條新生之路,化繭為蛾,贏得了全鎮(zhèn)人的尊重。
《郵寄新娘》是我入手的第2部張翎,內(nèi)中也有各式各樣的“飛蛾”,各式各樣精彩的女性形象。 《郵購新娘》寫了一個家族三代女人的故事。三代女人都是飛蛾,只不過她們有的被火灼傷,有的卻在被火灼傷之后,勇敢再生。 我特別想聊一聊小說中“涓涓”的形象。這本小說最有意思的一個點兒就是,一個人物可以穿插在很多故事里面,在不同的故事中有不同的人物側面,在這許許多多的故事中,她們的不同側面拼成了一個立體的自己。 在和沈遠的故事里,涓涓是那只撲火受傷的飛蛾,這里請注意一下作者對兩個人的命名?!颁镐浮笔切∷囊馑迹吧颉眳s不同,甲骨文中“沈”和“沉”是同一個字,本意是浸沒。日常生活中的姓名也許不代表什么,但是在這兩個人的故事中,當小水遇到了浸沒,涓涓已經(jīng)一敗涂地。 張翎憐惜這只飛蛾,讓她背井離鄉(xiāng)去尋找自己的第2次生命。涓涓勇敢走上了一條未知的路,從原本的不堪中逃離,這一條甚至被別人稱之為“郵購新娘”的路并不好走,涓涓的這次逃離失敗。作者應該是異常心疼這只飛蛾的,我們能看到作者非常巧妙地在這兩次飛蛾撲火之間,為涓涓準備了涅槃的機會。那個涓涓在轉機時候遇到的男人,作者生怕讀者忽略了他,甚至刻意地跳進故事,提醒讀者:“如果那時涓涓預料到這個叫薛東的男人還將和她的生活軌道發(fā)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她一定會對他表現(xiàn)出更多的熱情,可惜她不知道。”
不過謝謝作者的友情劇透,再加上一點基于文字學的推測,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猜到了故事最終的走向。畢竟,“薛”字從草字頭,是一種草的名稱。草,遇水而生機勃勃。在薛東出現(xiàn)的瞬間,涓涓這只飛蛾的重生之火已經(jīng)開始燃燒。
《郵購新娘》讀后感(三):尋找未曾見過的你——讀《郵購新娘》有感
本書是作家張翎對故土和童年懷舊系列——“江南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另外兩本是《交錯的彼岸》《望月》。該書一如既往地用女性的角度講述發(fā)生在加拿大多倫多與故鄉(xiāng)福州的小人物身上發(fā)生往事、情事、秘事,開咖啡店的林頡明回鄉(xiāng)探親愛上了江娟娟,為她辦理了來加的簽證,并準備在加拿大結婚并定居。但可惜的是兩人因為彼此的執(zhí)念不同導致新娘變成了他人。這個故事看似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頻繁發(fā)生著,如果是我,該如何選擇,是否也會有如此的遭遇或美好的回憶。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愛情不會因為人的不同而改變濃度,但會因人的性格和表達方式不同而變得與眾不同。如果初來乍到的江娟娟意圖不是太明顯,如果能夠體諒用心良苦的林頡明,如果能對林頡明更多的信任,也許兩人能夠在異鄉(xiāng)過好自己的日子,其實,娟娟在薛東那里能做的事情,也能在林頡明那里完成。林頡明對娟娟的感情毋庸置疑,即使也不在乎娟娟的不完美。愛情里無所謂對錯,每個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但是可能就是個時間節(jié)點的問題。當林頡明帶有懷念意味的“思凡”咖啡館在大火中燒掉,江娟娟對林的態(tài)度和關心能夠多一些時,是不是會好點。正如生活里沒有后悔藥,也沒有如果,小說也是如此。當江娟娟沒有了這個結婚的事實,那么只能面臨到期返回。相同的事件仿佛再次發(fā)生在薛東身上,薛東沒有挽留娟娟,卻給娟娟留了最大的念想——在家結婚,讓娟娟不在成為郵購新娘。
當然,愛情是本書,里面還有許多其他方面,比如外出背井離鄉(xiāng),總是為了生活的更好,有時可能是為了面子,但更多的是為了自強。娟娟外出是想能夠借機學習先進的裁縫技術,這個是她從小就被灌輸?shù)膹娏乙庾R,后來的成長以及事業(yè)的成功都證明了她可以成為想要成為的人;也有有情人終歸眷屬,薛東的前妻百合,不再桎梏于原有的愛情羈絆,沖破傳統(tǒng)的觀念,為了陶勇先前的無怨無悔的付出,選擇了與彼此珍愛的陶勇走完最后的人生;有的是死心塌地、無怨無悔,但是對愛情的等待也許是無休止的折磨,比如不論婚嫁,守在江家的杏娘,無法定論,但其壓在箱底的東西就說明了一切。有的是畸形的愛,比如路得對威爾遜的感激之愛;更多的是相伴一生的愛,比如牧師保羅與妻子約瑟芬,當約瑟芬患病后,保羅便放棄了自己曾經(jīng)的、斬釘截鐵的夢想,選擇無微不至的照顧患病的妻子。愛情的路上無所謂先后,但都有著說不清理不斷的纏綿,就好比沈遠、林頡明雖然都成為娟娟的過去式,但都是娟娟過的越來越好、走的越來越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外,提一句題外話:李猛是好同志,應該成為眾人效仿的楷模。
《郵購新娘》讀后感(四):“郵購的新娘”,終究是有名無果的幻影罷了!
關于張翎的長篇小說,這本《郵購新娘》已經(jīng)是我讀到的第八本了。作為海外華人作家的她,作品中總是充滿了強烈的抒情和想象力,這本小說依然堅持了張翎作品一貫的風格,尤其是在主題表現(xiàn)上獨具個性:視野開闊、內(nèi)涵深厚、生動自然,全書字里行間一如既往地洋溢著作者的激情?!多]購新娘》描寫了一個鰥夫、一個郵購新娘、一個在欲望與道義之間掙扎的牧師以及一個有可能成為冷靜的旁觀者卻偏偏沒有這樣做的干洗店老板。書里的男和女都走了很多的路,造化弄人,卻始終沒能走到一起,作者這樣的感情故事設置具有很深的隱喻性,讓讀者從不同的層次視角解讀出不同的人性和現(xiàn)實。
首先,這是一部有關移民的小說,尋找機會、實現(xiàn)自身價值似乎是世界上所有種族的移民原因,因此這是一部關于尋找的小說,尋找家園,尋找歸屬,尋找慰籍。作者沒有拘泥于寫新移民的冒險故事和他們看到的異域風情。她試圖以一種廣闊的胸懷去整體性地反映生活的豐富性,而新移民只是一個角度、一個切入口。她筆下的新移民形象都是有著豐富性格內(nèi)涵與生活內(nèi)涵的活生生的人。他們不但有現(xiàn)在,而且有過去;不但有異國他鄉(xiāng)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關系,而且牽連著故土家園千絲萬縷的血脈親情。兩個大陸的社會、歷史、文化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豐富廣闊而又互相映照的背景。小說延續(xù)了作者很多作品的共同主題:移民遷徙的故事。尋找機會實現(xiàn)自身價值似乎是世界上所有種族的移民原因,只不過這個普通的移民故事具有一個略微復雜一些的包裝,但是書中所有應該發(fā)生的事情都沒有按照善良的愿望發(fā)生。所有不該發(fā)生的事情都陰差陽錯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了。
其次,這是一部反映家族女人命運的小說,,《郵購新娘》寫了一個家族三代女人的故事。在女人的故事里,歷史只是時隱時現(xiàn)的背景。歷史是陪襯女人的;女入?yún)s拒絕陪襯歷史。女人的每一個故事都是與歷史無言的抗爭。女人的爭戰(zhàn)有時贏,有時輸。輸?shù)暮挖A的又不以女人的意志為轉移地成為新的歷史,但無論現(xiàn)實和生活如何磨礪,這些女人們總是呈現(xiàn)出一副千回百折、不屈不撓的精神狀態(tài),江涓涓、筱丹鳳、杏娘、許春月、竹影等等,無論從主角還是配角,她們每個女人都有不斷不為人所致的往事、她們的悲觀和喜樂印證了現(xiàn)實的殘酷和無奈,她們命運共同鑄就了移民遷移大背景下華人世界的真實生活和心理寫照。
最后,作者以愛情悲劇來側面映襯海外華人精神層面的孤獨和哀怨??梢哉f這本書關于男女愛情線的描寫極為廣泛和細致,但是他們在歷經(jīng)轟轟烈烈之后,最終不約而同地走向了離別,以諸多中遺憾和辛酸收場。我認為在現(xiàn)實中,絕對沒有像小說這么決絕和慘淡,肯定也有美滿幸福的愛情或者婚姻。作者這樣“以偏概全”地藝術化處理,就是力圖將新移民人群中內(nèi)心深處的漂泊、迷茫完美折射出來,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郵購新娘》是一部關于尋找的小說。尋找家園,尋找歸屬,尋找慰籍。尋找的內(nèi)容也許因人而異,尋找的模式卻總是相同的:以希望開始,以失望終結。尋找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摧毀一些固有的,建立一些新異的。所以尋找的過程也就是摧毀的過程,失落的過程,懺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