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的演唱會門票在2014年很快就售罄,他曾說:“希望大家不要叫我大哥。我知道年輕人的挫折、彷徨,看到他們的困惑,我會感慨這些就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希望我的每一次演出就是大家從前聽到的最初的編曲?!边@位五十六歲的大叔渴望回到28年前,那個能情真意切唱歌的狀態(tài)。他自黑地稱自己為大叔,并表示愿意將琴交給更有才情的人寫出更動人的歌。雖然嘴上說不喜歡上海,但他仍然頻繁來滬,可能是因為“傷之切,愛之深”。此番“返場”,他調(diào)整了心態(tài),不再想與紙巾作伴,大叔發(fā)話了:“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宣傳海報上,一身簡單汗衫短褲外加夾腳拖鞋騎摩托車,一臉笑容手比V形,是一個“萌大叔”。
李宗盛熱衷于做琴,創(chuàng)立了“李吉他”品牌,在上海開設(shè)了“李吉他館”。談到做琴初衷時,他調(diào)侃歌迷,“你們說50年后,你們還會不會記得我的歌?”當(dāng)被回答會記得時,他幽默地回應(yīng),“你們傻?。 辈⒈磉_希望將來他的琴交給更多才情人士,讓他們寫出更動人音樂。
盡管在數(shù)字化時代里用木頭鉛筆創(chuàng)作和打磨吉他零部件顯得古老,但李宗盛依舊享受這種過程。他認為,有些事不能急著完成,而是需要時間自然成熟。對于作品的意義,他說:“透過作品去告訴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樣子,以及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p>
五十歲之后,作為合格音樂從業(yè)人員結(jié)束階段開始,是回到“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他開始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不再理會別人的情欲和痛苦,只專注于寫出自我作品。“自私”地寫《給自己的歌》等這樣的自我作品。未來對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期待,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試了一兩個。
對于他的音樂和吉他來說,他們是分不開的事物。而對于未來的期許,即使40歲之前只是音樂家,再40歲之后成為一名匠人,也足矣。如果百年后能把吉他制作到一定水平,那么即使沒有驚人的進展,也算是在生活中實現(xiàn)了一件很好的事。大師級別的是那些高頻低頻都無法定義好的東西,比如最珍貴不可代替的人。這一切背后的核心,是對世界觀點的一種表達,但真正目的還是音樂本身。當(dāng)你哭泣的時候,你的聲音必須跟隨著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