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了一個明信片,上面是我之前的話語:如果沒有時差就好了,我喜歡你的時候,你也恰好喜歡我。如果沒有告別就好了,我想念你的時候,你恰好在我身邊。你的眼睛如同最深的黑夜,卻閃耀著無數(shù)燈火。你眼中有世界的風(fēng)景,但卻無法容納我的存在。
記得有一位朋友想要表白,向我求助。我建議他贊美她的眼睛。他可以這樣說:“你的眼中有萬家燈火,其中住著一個我。”后來,他們成功相愛,這讓我感到欣慰。
人來人往,我與許多人擦肩而過,分別又重逢。我見證了無數(shù)分手和爭吵,也看到了那些未能實現(xiàn)的戀情和默默無聞的付出。在某些時刻,我會安慰自己,這一切或許是因為對方不值得你;但有時,也只能感嘆感情世界的不公平。
大約三年前,有個姑娘勇敢地表達了她對他的感情,但遭到拒絕。她并未放棄,而是一直等待,在他的公司樓下每天早餐時間等候。這份執(zhí)著令人敬佩,她甚至為他的生日折了一百個星星送給他。然而,他們最終還是分開了。那年頭,他在社交媒體上出現(xiàn)了一位新的伴侶兩人攜手共度生活。那個女孩什么都沒說,只是獨自一人喝掉一瓶啤酒,然后砸壞了手機。
當(dāng)所有人離開后,那個女孩問我是否曾經(jīng)真心愛過一個人。我回答說曾經(jīng)如此。當(dāng)她追問具體如何,那便是上海那段日子的天氣預(yù)報,即使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離那里,我依然記得。但她不同意那種默默支持、默默陪伴的情感,她更傾向于拼命地去做,對所愛之人好的程度超過任何結(jié)果。她知道他們之間可能不會有結(jié)果,但看到他,她的心里就會忽略這些顧慮,只希望對他好,不愿讓他受一點委屈。
那次之后,他們真的結(jié)婚了,而那個女孩只在群聊中輕聲地說了一句:“為什么不是我?”然后再也沒有提及這件事。
我們都曾質(zhì)疑,為何不是我們?為何不是你?那么,我們到底哪里做錯了?
沈從文先生留下的一句話一直縈繞在心:走過許多橋梁,看過許多云彩,品嘗多種酒水,卻只真正愛上了一個正值青春盛年的女子。其實,你很優(yōu)秀,但是你能夠做到所有最完美的事情,都比不了別人的剛好。那樣的“最佳”僅需你的努力,可得到“剛好的”卻難以企及。
恰逢紅綠燈停轉(zhuǎn),你就在等待;恰巧聽到那首歌曲,就此銘記;恰遇車站路口,是必定要經(jīng)過的地方。你猶豫不決,而我則堅定自信;你的憂愁悲傷,讓我的笑容更加燦爛;失眠之夜,將醒來的痛苦共同承擔(dān)。
所以,每一次遇見理想中的另一半,都像是久違重逢一般。因此,我們必須學(xué)會將真摯的情感置于其應(yīng)有的位置,因為我們的周旋與探索,最終都是為了找到能一起享受這個世界的人。而且,無論怎樣迂回曲折,我們總是在尋找那個能夠共賞世間風(fēng)光的人類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