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一個在上海的熟客,在2014年,他的演唱會門票迅速售罄。他曾經說過:“希望大家不要叫我大哥。我知道年輕人的挫折、彷徨,看到他們的困惑,我會感慨這些就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希望我的每一次演出就是大家從前聽到的最初的編曲。”這位大叔今年五十有六,他渴望回到28年前,那個即使知道不會有成就,也能情真意切唱歌的狀態(tài)。
從1980年的入行到2015年的上海獻唱,“Jeep之夜——李宗盛2015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限定版上海演唱會”,李宗盛迎來了從藝的第三十五個年頭。在上一輪巡演中,他提出開放式命題“既然青春留不住”,看過演出的歌迷給接了句“不唱到哭不退場”。因為他唱著歷經滄桑又戳心肺的詞曲,引發(fā)了一連串情感共鳴。
盡管嘴上說著不喜歡,但李宗盛還是頻繁來滬,這或許是對這個城市深刻的情感。通過調整心態(tài),他打定主意,不再想與紙巾作伴,大叔發(fā)話了:“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宣傳海報上的他,一身簡單汗衫短褲外加夾腳拖鞋,騎摩托車笑得像一條縫,對比起過去的一身滄桑,這更像是萌大的老李。
現在的大叔熱衷于做琴,并且創(chuàng)立了品牌“李吉他”和開設了“李吉他館”。在分享會上,他用幽默自黑方式,把沉重深遠的話題變得簡單輕松。他還提到了招學徒做吉他的計劃,要把琴交給才情更有才氣的人寫出更動人的歌。
在電視廣告里出現的一個匠人形象,讓人聯想到木頭鉛筆和數字化時代相遇的地方。雖然三十歲只寫了不到三百首歌,但他相信自己有天分,更重要的是耐住性子的天分。他認為作品是為了溝通心里的想法、眼中的世界,以及所珍惜和所愛的事物。
五十歲之后,大師認為責任已結束,從此進入“我”的階段,因此開始自私地寫自己的歌。他的音樂和吉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兩件很棒的事情,而不是驚人的進展。大師希望百年后流行音樂史上有一位這樣的人物:40歲之前做音樂、40歲以后做琴,即一生都做好了兩件事。這便是專注做點東西成功與否留給時間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