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心靈一個假期,才是真正的放假;放下一切煩惱,才是真正的休息;打開被我執(zhí)束縛的結(jié),才是真正的自由;從痛苦中徹底解脫,才是真正的享受。
2、如果我們能把握到每一刻的當下,且保持覺醒、珍惜擁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圍的一切的話,幸福在我們的身邊,快樂在我們的心間,成就在我們的掌中。
3、印度的阿育王,本來是一個殘暴好戰(zhàn)的侵略者,一般人都稱他“黑王”。但當他信奉佛法以后,施行仁義,為民謀福,國威大振,因此最后贏得“白王”的稱謂。
4、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 挫折面前采取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勇敢面對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 心態(tài),更是人生必修課。
5、可繁忙,莫煩亂;可清閑,莫散漫;可喜歡,莫迷戀;可不滿,莫報怨??鞓返臅r候看看地,痛苦的時候看看天。閑忙都是苦,苦身莫苦心;窮富都是累,累身莫累心。
6、我們每個人心上負擔豈止一塊石頭呢?金錢、名位、愛情、生活、職 位、權(quán)利……這些已經(jīng)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了,還有那是非、得失、榮辱、 苦樂等,更是奇重無比。
7、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為他人著想的一種境界,也是修煉人徹底放棄情欲之后所產(chǎn)生的純凈善念。慈悲之光威力無比,它能融化人世間一切不善的物質(zhì),照亮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8、內(nèi)心的豐盈會讓人走向沉默,這種沉默,是安靜,是清喜,是淡然,是歷經(jīng)世事后的徹悟。輕輕淡淡的放下執(zhí)著,放下煩惱。溫柔??、克制、樸素、在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
9、在衣食上——少食為湯藥、樸素為清高。佛教并沒有要求每一個信徒一定要苦行修持,當吃,要吃得飽;當穿,要穿得暖。只是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在飲食服飾上,不應(yīng)過分奢侈浪費。
10、“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一件事,思維角度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換個角度思考,會讓壞事變好事;換個角度,我們就有了推翻陳見的勇氣和別出心裁的智慧。
11、自我的滿足,始終隱含著巨大的貪執(zhí),使生命不斷形成依賴、束縛和煩惱,從而失去獨立,失去自由。解脫,是逐步解脫貪執(zhí),以及貪執(zhí)形成的依賴,恢復(fù)生命的獨立,恢復(fù)心靈的自由。
12、雖然世人皆知誘惑苦,但仍無法**誘惑。究其原因,就是弄不清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求。心中無欲無求的人,不僅不為誘惑所動,還能舍身成就自己的修為,同時也保全他人的尊嚴。
13、慈悲遠比憐憫還要偉大和高貴,因為慈悲的力量沒有邊界。如果我們的動機是慈悲,那么所有的行動都是為他人的利益。在對抗最強大的敵人(煩惱和困惑)的戰(zhàn)爭中,再沒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14、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勤奮、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氣暴躁,生活也因此變得混亂不堪。他們只顧匆匆趕路,卻忘了欣賞路邊的風景,從而葬送了自己安靜的生活,失去了自己本該擁有的幸福。
15、有智慧的人從不在大眾面前批評別人,從不在事情正在進行的時候糾正 行為,即使有問題也是事后說,或者事后個別處理。因為用行動去糾正,比 說教強千百倍,他們總是跑在最前面,讓我們跟上他們。
16、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同行的人,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無論你博覽多少群書,依舊無法做到淡定從容。世間百態(tài),必定要親自品嘗,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定要親力親為,才知曉它的長度與距離。
17、時光春去秋來,流年幾度浮浮沉沉,一路走過的風景,走過悲傷,走過孤單,走過記憶。短暫的年華,告別的過往,有珍惜有錯過,流逝的時光,會不斷的模糊太多記憶,總有一些人會走出我們的視線,漸行漸遠。
18、雖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乏有的人行惡卻得益的事例。不過,行惡者正在一一受到懲罰,行善者也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呵護。請記住:前面的那句俗語后面還有一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19、其實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內(nèi)心背叛我們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聽聽音樂,看看風景,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見想見的人。只有讀懂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讀懂人生大書,因為這部書的
20、佛說:“懂得舍棄才可能有所獲得?!睂?a href=http://www.jnwanling.cn/jiaoy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人生來說,舍棄本身就是一種 智慧、一種清醒,更是一種金錢買不來的財富。人們應(yīng)該舍棄世間的浮華 欲望;舍棄貪、癡、嗔;舍棄夢幻泡影、虛妄;舍棄一切本不屬于自己的 東西,你才可能獲得
21、時間在變,人也在變。生命那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期望愈大,失望也便是愈大。登山時,看到走得最苦最累的往往是那些背著大包小包的人。人生便是如登山,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欲求的太多,便如負重登山者,苦不堪言。
22、如今有些人,內(nèi)心充滿了邪見與顛倒之心。將真理視為謬論,這就是邪見;將謬論視為真理,這就是顛倒。蕓蕓眾生,由于無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無幾,追逐謬論之人卻比比皆是。請佛菩薩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的心中樹立正知正見。
23、生命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每一步都在生與死的界定之間穿行,沒有誰能得天獨厚,一手遮天;真正的強者,是在跌倒和失去中依然能爬起來風雨兼程的人。山不言自高,天不語自闊,人生繁華三千,看淡即是云煙;人生煩惱無數(shù),想開便是晴天!
24、有的路,是用腳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絆住腳的,往往不是荊棘石頭,而是心。所以,看起來是路鋪展在我們眼前,實際上,是心撲騰在路上。深一腳,淺一腳,歡喜在路上,悲傷在路上。但只要心不走在絕路上,生活也終不會給你絕路走。
25、一日,有人問閑者:你何以活得如此自在?閑者答:心自在 身自在。此人再問,心如何得閑?答:想開心的事,說想說的話,看 愿看的景。人若贊你,就當風過耳;人若罵你,就當過耳風。如此, 定能忙中得閑,鬧中取靜,亂中可安。得閑者得自在。
26、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里。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或大或 小的陰影,并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 有想過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準一個方向,一步步地 向前,直到眼前出現(xiàn)新的洞天。
27、如果沒人欣賞你,那就自己欣賞自己;如果沒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省是成長的階梯,自強是進取的前奏,自豪是未來的序曲!用心去觸摸屬于自己的陽光,用愛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紀!自己讀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讀懂你。
28、禪學(xué)是以禪為學(xué)問,在祖師的一言一語上作分析講理論,如果習(xí)禪者是 從禪學(xué)入手,雖能說個頭頭是道,開悟之心卻被蒙蔽。莫要再研究禪了, 但讓心如虛空,時時不被六塵所轉(zhuǎn),以此用功,千百個祖師的開悟之境, 你頓時明了,還用再去苦思研究嗎?
29、佛曰: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事看擔當,逆境看襟懷,喜怒看涵養(yǎng),行止看膽識。有點忙碌是個福,免得無聊;受點誹謗也是福,免得驕傲。交友要先淡后濃,先疏后親。清貧之交能長久,利益之交必兩傷。
30、不管你了不了解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都不會讓著你。就算你無止盡地墜入谷底,就算你覺的自己一身清白,實在被冤死的委屈,也沒人會懂你的心思。你現(xiàn)在就站在了懸崖最邊上,一個不小心就會墜入萬丈深淵,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31、世界上唯一不會變的,就是這個世界隨時都在變,你必須相信時間的力量,所以請盡快從過去中走出來,釋懷過去,總結(jié)過去,而不是一天到晚地琢磨著回到過去,過去的種種,對現(xiàn)在的你已經(jīng)毫無意義,仰一仰你的頭,看看前面崎嶇的路,好好地接著前進吧。
32、人生好比一條長長的路,命運之神會為每條路都設(shè)置一些障礙,只不過有的設(shè)在路前端,有的設(shè)在路后端。若把人生拉長看,就會發(fā)現(xiàn)命運總體是公平的。不要在逆境的時候悲觀絕望,前面也許就是一馬平川,也不要在順境的時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許暗礁密布。
33、人生,靠的不是時間,靠的是珍惜。用單純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將少掉許多莫名的煩惱;用幸福的腳印丈量生活,你的步履會輕盈灑脫;用感恩的心去面對幫你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人間真的有許多無私與美好;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傷你的人,你會覺得他們其實也都不容易。
34、南懷瑾說"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是指:幫朋友的忙,應(yīng)在困難中救濟他一下,他會永遠感激,但幫助太多了,他就永不滿足了…付出了很大的恩惠,最終反對自己的經(jīng)常是那些得過你恩惠的人...一個人的失敗,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
35、一個人的氣質(zhì),并不在容顏和身材,而是所經(jīng)歷過的往事,是內(nèi)在留下的印跡,令人深沉而安謐。所以,優(yōu)雅不是裝扮出來的,而是一種閱歷的凝聚;淡然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一段人生的沉淀。時間會讓一顆靈魂,變得越來越動人。控制自己的脾氣,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36、其實,我們已擁有的很多,遺憾的是很多時候自己身處幸福卻意識不到,幸福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修一顆平和之心,當你的心患得患失,波動不安時,亦或疲憊壓抑時,開一扇窗,讓安然和清靜的空氣進來,福德與智慧都會一起進來,...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37、禪是禪非:我們常常為錯過一些東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實,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預(yù)料,無論什么時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堅持,努力,勇敢追求,風景變幻,人世無常,順其自然的力量,神秘,莫測,閃著光,就這樣突然地把驚喜帶到你的世界中來。
38、程氏兄弟、王陽明等人研究禪學(xué),終于成就宋明理學(xué);謂靈運、蘇東坡因為研究佛學(xué),終于成為文學(xué)大家。古今中外,歷代皆才人輩出,他們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分、努力以外,還要靠歷史背景與前人的經(jīng)驗,加之于自己背后還有很多的助緣,所以一份成就,得來并非容易。
39、要欣賞自己,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小草,無論你成為一座巍峨的高山,還是一塊小小的石頭,都是一種天然,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只要你認真地欣賞自己,你就會擁有一個真正的自我;只有自我欣賞才會有信心,一旦擁有了信心也就擁有了抵御一切逆境的動力。
40、醉溫柔半生光陰,一世追求。兩雙勤勞緊挽的手,萬里坎坷踩成的路。真心真意愛的傾注,無怨無悔情的付出。回過頭去,悄悄收起苦澀的淚珠;轉(zhuǎn)過身時,脈脈捧上香甜的美酒。酒液里彌漫著你的青春,酒杯上刻寫著我的愧疚。忍不住把你輕啜一口,后半生沉醉在你的溫柔。
41、佛教微博經(jīng)典: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無名,大者無形。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貴而不顯,華而不炫。韜光養(yǎng)晦,深藏不露。才高不自詡,位高不自傲。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走;滋味濃時,減三分請人嘗。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樂,平和第一善,心誠第一親,無憂第一福。
42、“許多人,總是把自己快樂的鑰匙交給別人,自 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給別人看,讓別人來贊賞,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快樂 起來。其實,許多時候,我們應(yīng)該為自己做事。”詩人笑了,他說:“我懂 了。一個人,不是活給別人看的,而是為自己而活,要做一個有意義的 自己。”
43、一塊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陽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塊。冰感嘆著說:“沙漠是冰的地獄,北極才是冰的天堂”。沙對冰塊說:“冰在沙漠時才最珍貴,冰在北極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如果我們處于苦難絕境,正是顯彰最高自我價值的時候,處于太平順境之時,無論是誰大家都相差不多。
44、可以孤單,但不許孤獨;可以寂寞,但不許空虛;可以消沉,但不許墮落;可以失望,但不許放棄。記住,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別忘了答應(yīng)自己要做的事情,別忘了答應(yīng)自己要去的地方,無論生活怎樣,無論現(xiàn)實有多難,無論綻放有多遠。不要忘了,曾經(jīng)對自己許下的承諾。
45、生死幻滅,須臾無常,衍生了多少悲歡離合。擁擠的街道,匆忙的人群,與你擦肩而過的緣分,與你錯位的生命軌跡,造就了世間的悲苦。多少人苦苦哀求,不想離開心中所愛;多少人幾乎成魔,因為不得不舍下自己的擁有。一幕幕悲劇,化作了枷鎖,囚禁著人們,使人們無從掙脫。
46、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最堅強的堅強是什么都不在乎。人生一輩子,有時想想,還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閑事。沒有一樣是你帶來的,也沒有一樣是你能帶走的,來這世上顛一回,一切的擁有只不過是借來的,總有一天必須連本帶利還回去。不如一切隨心,一切隨緣。
47、一人總是非??鄲?,前去找佛陀求解脫。佛對他說:“能幫你解脫的,只有你自己?!薄翱墒?,心中充滿了苦惱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你心里的苦惱和困惑,是誰放進去的?”佛陀繼續(xù)開示:“是誰放進去的,就讓他拿出來吧?!笨鄲啦贿^是自己的一種執(zhí)著,解脫最終也只能靠自己。
48、人生里,我們無論匆忙與靜處,無論浮躁與喧嘩,都在演繹著各種離奇的故事。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世間有善便有惡,有晴便有雨。文字是生活的縮影,生活悠閑,文字也悠閑;生活孤獨,文字亦如孤單;每個人的文字,其實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禪,細讀慢品,方知其中真味。
49、一個肯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并且能將事情做好的人,必將有不凡的成就。佛家注重悟,更看重“行”。行動勝過語言,在佛看來,一萬句空話也比不上一個有力的行動。面對天下的難事,只有勇于嘗試別人不敢做或不屑做的事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和輝煌,生命才會變得更加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