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助 他,身邊的人樂于結(jié)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贊譽他,權(quán)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quán)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quán)利的偏移)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功雖疏必賞,過雖近必誅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以智說愚必不聽
變法之士,孤存孤戰(zhàn),不得領(lǐng)袖支撐,變法必敗!
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一以當十,所向無敵
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小忠乃大忠之賊
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 勵志網(wǎng))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yīng)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于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能法之士勁直,聽用,則燭重人之奸行。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智術(shù)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自見之謂明。(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于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quán)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yīng)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非圣賢莫能聽至言
故智術(shù)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朝綱)之外矣!
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智術(shù)之士明察,聽用(一旦任職),則燭重人(當?shù)罊?quán)臣)之陰情。
自勝謂之強。(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zhuǎn)而要仰仗臣下了)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小利為大利之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