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人只要選對了路,下定了成功的決心,“精進不止”,終能成功。當(dāng)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始終保持至誠之心,永不動搖,才能心想事成。
2、 【佛心禪語】被疾病嚴(yán)重折磨的時候,你至誠去念佛,就能夠在彌陀名號當(dāng)中超越這些,至少會減輕很大的痛苦,絕對不會想去自殺。死刑犯在臨刑的時候,跟他講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當(dāng)槍端起來打的時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可能就往生了。我們看到這一點,真的想到,要給眾生最后一次機會。
3、 人生總是在內(nèi)外兼修中成長。外在的成長往往由社會來評判,由時代、環(huán)境、機遇等所決定;而內(nèi)在的成長是生命的感悟、體驗和積累,可以由自身的努力和歷程所決定。真正的成長,就是在追求外在成功的風(fēng)雨中,錘煉內(nèi)心的強大,最后能從容面對一切的結(jié)果。失敗轉(zhuǎn)化為收獲,成功轉(zhuǎn)化為幸福,都必須通過內(nèi)心。
4、 【禪語人生】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于心,禍福為人招,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5、 我們往往將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不但絲毫沒有體會他人的感受,也沒有絲毫憐憫之心,反而白以為是地期盼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難道最終的結(jié)果不會適得其反嗎?寂天菩薩曾說過:“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卻自作吃苦;人人都向往幸福快樂,但與自我為敵,破壞自己的幸福和快樂?!?/p>
6、 【禪心佛語】吉慧長老:印光大師了不起,他已經(jīng)開悟了。我見過印光大師,他長得就和照片上的形象一樣。當(dāng)時印光大師在靈巖山,差不多是1937年。
7、 【禪心佛語】三步一拜到達楊枝敬老院門口時,防衛(wèi)士兵以十五條槍一起擋住去路,其中一人準(zhǔn)備開槍,兩位老年僧人匆匆上前解圍。彌光老和尚拿出報紙上的文件,與之說理,最后終于因領(lǐng)導(dǎo)批示而得到朝拜許可。
8、 【禪語人生】我們所行的善惡,未必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求得報應(yīng),善與惡,是在超越時間的領(lǐng)域被完成的。在那個領(lǐng)域,雖然看不到報應(yīng)的明顯痕跡,但毫無疑問地,我們已經(jīng)在我們的良心里,意識到它的存在。
9、 【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比專事行樂的人更傻了,因為每一種超越正道的逸樂,都有如在骨頭內(nèi)燃燒著一把火,將他的生命實質(zhì)當(dāng)做燃料而燒掉。
10、 【禪語人生】一把陳壺,裝上二月的新綠,歲月的爐火,烹煮云水生涯,日子在茶中,過得波瀾不驚。菊花釀酒,雪水煎茶,幾許詩意,幾許風(fēng)雅。
11、 【佛心禪語】別人對待你的方式,都是你所教的。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忘記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記住自己。
12、 順應(yīng)習(xí)氣,承受命運的人一輩子只能庸庸碌碌,成為凡夫俗子。而改變習(xí)氣,勇敢正視自己的缺點,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成為人中龍鳳。當(dāng)我們了解這其中的因緣之后,我們就會明白所謂前生今世,并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聯(lián)系的,而命運的吉兇和未來的禍福,也可以從我們自身找到答案。
13、 謂手自殺生、教人令殺、贊嘆殺生、見人殺生心隨歡喜,乃至自行邪見,教人令行、贊嘆邪見、見行邪見心隨歡喜,是名四十法成就,如鐵槍投水,身壞命終,下生惡趣泥犁中?!峨s阿含經(jīng)》卷三十八,第1061經(jīng)
14、 世界各地風(fēng)景秀麗,人類也是古怪稀奇,生活,求得的是一種質(zhì)量;微笑,展示的是一種自信;堅強,透露的是一種性格;真誠,付出的是一種投資;寬容,彰顯的是一種胸懷;健康,投入的是一種成本;機會,給予的是一種平臺;人生,收藏的是一種態(tài)度。
15、 有一顆智慧的心,修佛修到隨物而化,面對一切都風(fēng)物恬然、無心而無我,就能夠時時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與幸福,就不會再有煩惱和憂愁,就會像云門禪師一樣,日日是好日,正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p>
16、 【禪心佛語】世界是屬于青年人的,理所當(dāng)然,禪文化的發(fā)揚光大也是屬于青年人的。這個世界的希望是青年人,佛教的希望同樣是青年人。
17、 【我問】冥冥眾中,你是不是我為緣而幾經(jīng)輪回的那個人?【你說】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你無意中經(jīng)過了有我的路,我一直等你,來實現(xiàn)這場擦肩而過的緣?!痉鹫f】修百世方可同舟,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我苦苦哀求佛祖,讓我們再結(jié)一段塵緣。
18、 【禪心佛語】人生奔波幾許,總是風(fēng)雨難當(dāng),而這正是生活的常態(tài)。在風(fēng)雨中磨礪,在風(fēng)雨中開懷,在風(fēng)雨中流淚,在風(fēng)雨中堅強。而在走過風(fēng)雨后,再回首時,總是幾分淡然與釋然,這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境界,它幫助我們體會風(fēng)雨的精彩之處,苦樂年華,幸福安然。
19、 恒愚法師:走過人生,歲月給我們許多啟示,忙碌中思考,失落中希望,人生在路上,相逢很多人,相約很多人,相遇很多人,不要去懷疑所有同行的人,需要向他們學(xué)習(xí),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難得的生命真相。
20、 【佛語悟道】如果以善良的心去教育感化別人,即使別人因此離你而去,你也沒有做什么壞事;如果以惡毒的心去教別人相互亂斗,這就是搬弄是非,你就做了最大的壞事。
21、 人生一世,如駒過隙。人無剛骨,安身不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心似鐵,官法如爐。人在病中,百念俱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仁能善斷,清能有容。日久生變,夜長夢多。日勤三省,夜惕四知。
22、 【禪心佛語】世間本沒有天生的東西,大自然因緣聚合會生森羅萬象,人的本性中包含了善惡諸法,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發(fā)滅”。任何人只要有心,沒有什么改不了的惡習(xí)。
23、 【洗滌心靈的禪語】惜是愛惜,福是福氣。我們縱使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我們即使有十分的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諸位要是能發(fā)善心,愿以自己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就更好了。
24、 【佛心禪語】第四種,先住空閑復(fù)又返回聚落的比丘?!拔覐?fù)見比丘住空閑處,彼于后時,遠離空處集舍床臥具,還入聚落受床臥具。那提伽。我亦不喜如是比丘還入聚落?!?/p>
25、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但人又是有思維的,這種思維隨時都在變,沒有一種情感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多少,只需用一種平常心態(tài)去欣賞一件事、欣賞一個人,就像欣賞一幅畫一樣,你就會覺得很陶醉很快樂,同時也會很坦然。
26、 人生的悲苦,與得失糾纏,與是非相伴,與成敗共生??鞓返恼嬷B,多不在得時欣喜,而在失后坦然。再好的東西,你抓得太緊,終會累,曾經(jīng)的擁有,要記得感恩;錯過的美麗,要懂得放手;精神的高壓,要學(xué)會承受;直白的生活,要傾心去愛。當(dāng)你領(lǐng)略了失去之善,避開了鐘情之苦,快樂方至。
27、 【禪語人生】有所牽掛,總是一種幸福。無論牽掛別人,還是被別人牽掛。亦不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因為塵緣太深,所以六根難盡。人生就是道場?;钪褪且环N修行。
28、 【禪心佛語】人生是一個車站,進來了出去了;昨天,是一道風(fēng)景,看見了,模糊了;時間是一個過客,記住了,遺忘了;生活是一個漏斗,得到了,失去了;情誼是一桌宴席,熱了,冷了;迷惘是一種態(tài)度,放縱了,收斂了;生命是一種坦然,也哭了,也笑了。
29、 【禪心佛語】生命的貴人看似不期而遇,實則有言在先,可遇不可求,來時用心珍惜,去時心無戀。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既是客觀的存在,也是真心的顯現(xiàn),不否認(rèn)、不執(zhí)著,靜心看之、感之,而后才能超之。就世間而言;萬般皆下品,惟有情最高。可佛法則視為,凡情若不超越則是輪回的根本,無法升華為大悲心。
30、 【禪心佛語】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愛慈悲很重要,但是人和動物之間的關(guān)愛慈悲,我覺得更重要。因為這些動物很可憐,很無明,它們較之人類更為低劣。人再笨也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經(jīng)營好自己的生活,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但動物旁生卻不會,它們沒有這個能力。
31、 【禪心佛語】風(fēng)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人生是一段既定的旅程,流砂落盡,萬事成空。沒有誰的光陰比誰多出多少,不過是我在先行,你在后來,而我們,皆會化為塵土。人生的旅途,各自追求,各自珍惜。額頭的皺紋,一道就是一段歲月,里面深藏記憶。無論已到哪里,少回頭,多務(wù)實,當(dāng)下不虛度,人生可無悔。
32、 【禪心佛語】若你做錯事,首先要認(rèn)錯,然后懺悔,懺悔后不可再犯同樣的罪。每天做好事多一點,壞事少一點,時時有懺悔心,你的善念越來越增加,惡念越來越減少,你的福報就跑過來,災(zāi)禍就離開你。若你做錯事不懺悔的話,你的惡業(yè)會越來越增加,善念越來越減少,你的災(zāi)禍會慢慢降臨,福報也悄悄離開了你。
33、 【禪心佛語】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詞。失敗者說命不好,心里后悔當(dāng)初沒盡力;成功者說,是命好,心里卻清楚付出了辛苦。命運,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而是自我的花開出的果。你如何選擇,命運就如何發(fā)生。你想要收獲多少果實,就要付出多少心血。人生,越努力,越幸運,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
34、 【禪心佛語】慈悲是學(xué)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為我們修福,對別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寬大的心,它沒有仇恨、沒有暴力、沒有斤斤計較、沒有妒忌和羨慕、沒有......它可以讓我們處處受到人們的尊敬,讓我們的人生沒有絆腳石,更重要的是讓人生不再充滿痛苦。
35、 【心靈禪語】“民心不可欺”,“民心自有公論”,這一類的說法表明,只要官員心中裝著老百姓,一心一意為老百姓造福,真正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我們就完全用不著去宣揚“政績”、樹立“形象”,我們就自然能體會到“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36、 【佛心禪語】達摩大師說:“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yè),有天堂地獄。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p>
37、 【佛心禪語】佛陀曾經(jīng)說:“諸佛無法用水洗掉眾生的罪業(yè),無法用手取掉眾生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的覺悟移植給別人,只是指明正確的真理,才能令人獲得解脫?!比绻覀兿胍鍍糇飿I(yè)、遠離痛苦、證得覺悟以及獲得解脫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38、 【精短禪語】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鞓凡皇且环N性格,而是一種能力。解決煩惱的最佳辦法,就是忘掉煩惱。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笑看風(fēng)云淡,坐對云起時。
39、 【禪,最高境界】緣于放下。放下類同于得與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種痛苦,也是幸福。因為只有失去,空下的雙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每一個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馬,也要放別人一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鉆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長很寬敞,放下才能如詩如畫。
40、 良玉不琢,不成其器;君子不學(xué),不成其德。名為山人,心同商賈;口談道德,心存商官。難字壓頂,寸步難行;闖字當(dāng)頭,隨意縱橫。能吃能睡,長命百歲;貪吃貪睡,添病減歲。鳥之將亡,其鳴亦哀;人之將死,其言亦善。
41、 半季清淡,心似蘭草,執(zhí)一枝素筆,寫盡四季暖涼,百態(tài)人生,文字的清香里,沒有風(fēng)華絕代,只有歲月靜好。走過紅塵陌上,品過浮世清風(fēng),才知道,人生不過戲夢一場。過往流年如同一場落花飛雨,燦爛擁有之后,倘若能做到潔凈相忘,未嘗不是一種通透。
42、 【禪修問答】一人問禪師:【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禪師答道:今天】為什么?【因為今天是我們擁有的惟一財富。昨天不論多么值得回憶懷念,它都像沉船一樣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論多么輝煌,它都還沒有到來;【而今天不論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們手里,由我們支配?!空湎Ы裉?,活在當(dāng)下。
43、 【禪心佛語】平時,我們心中的雜念太多,腦波是雜亂的,但是在專注時,雜亂的腦波會形成一條線,就能對某些視覺和聽覺范圍之外發(fā)生的事情有感覺。
44、 【禪心佛語】隨遇而安、遇事不急不躁,該有主心骨的時候能鎮(zhèn)得住場,不該有的時候能心安理得躲一旁不多話;會愛人,會關(guān)心人,會牽掛人,但不纏人;有思想,有理想,有理性,很幽默,敢自嘲。會為愛的人甘于放下身段,理智地看待問題,生活和工作中懷揣一顆感恩之心,學(xué)會贊美,享受一份從容淡定。
45、 【禪心佛語】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zhí)念而已。執(zhí)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是強求不來的,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tài),順其自然。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tài),不讓自己活得太累。
46、 世人大多有從眾心理。正義不去引導(dǎo),邪惡就會去誘惑;真善美不去爭取,假丑惡就會趁機而入。沒有從眾心理,就沒有宗教;沒有從眾心理,邪教也沒有市場。從眾是人的天性,因為很少人不怕孤獨。從眾心理本身沒有錯,錯與不錯,取決于究竟是什么在引導(dǎo)它,取決于它所從的方向。
47、 從灰暗的夢境走來,涉過夜晚的黑暗,我在朝霞里拾起信心。手握理想的長矛,挑一盞太陽燈,再次開始為生活沖鋒陷陣。懷揣詩歌與夢想,踏著愛的旋律,帶著幸福的種子,勇奪下一個人生的高地。
48、 【禪心佛語】人與人相處相識本來就是緣份,人與人之間要融和尊重,不可孤芳自賞,不可偏執(zhí)傲慢。如果你能尊重別人,禮待別人,圓融通達,別人就會覺得你的形象好、人品好、人緣好,別人就會尊重你、支持你,你的事業(yè)就容易成功。
49、 星云大師開示:“當(dāng)有人對我們惡口毀謗、無理謾罵的時候,能夠漠然以對,以沉默來折服惡口,才是最了不起的承擔(dān)和勇氣。明朝呂坤在《呻吟語·應(yīng)務(wù)》中說:不為外憾,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警世人的佛語_網(wǎng)圖文推薦
Copyright©2023寵物網(wǎng)www.jnwanling.cn/版權(quán)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20000893-7 網(wǎng)站地圖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QQ;15358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