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特色活動及飲食禁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的特色活動
1、等待新年鐘聲
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xiāng),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2、祭祖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3、吃團圓餃子
魯北一帶,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須坐在一起吃飯,這叫過團圓飯,必須吃。傍晚開始放鞭炮,家家門口點一堆火,街坊鄰居在一塊放煙花,特有氣氛。三十晚上不許睡覺,守歲過12點,12點后放鞭炮吃餃子。
4、舞獅慶祝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不論是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fā)請?zhí)?,凡是接了請?zhí)娜思揖鸵来芜M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后,開始舞龍。
除夕飲食禁忌
飲食不要過急
越是在過節(jié)的時候,人們越是激動,以至于飲食變得狼吞虎咽,沒有一點節(jié)制,這樣容易導致體內(nèi)食物堆積,腸胃超負荷,腸道蠕動速度減緩。長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導致各種腸道疾病的發(fā)生。而細嚼慢咽,有助于讓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不至于停留在腸道中造成堵塞。
不要暴飲暴食
一家子在一起吃飯自然離不開大魚大肉以及酒等,這就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的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吃飯方式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更何況是過節(jié)期間的飯菜。人的消化器官的活動有一定規(guī)律,吃東西時,胃、小腸、膽囊和胰腺分泌出各種消化液,使食物中的營養(yǎng)素易被人體吸收。如果突然吃得太飽,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來進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脹得很大,腸胃蠕動困難,影響了正常的消化機能,情況嚴重的話,可導致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腸胃潰瘍等。
少吃油炸及燒烤食物
越是過節(jié)期間人們就越易食用油膩的食物,這類食物吃多對身體健康有不好的影響。因為大部分食物經(jīng)過高溫燒烤、油炸都會改變原有的營養(yǎng)成分,急速加熱食物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吃多了反而不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所以小編建議大少吃油炸及燒烤食物。
除夕的飲食習俗
餃子: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帮溩印庇置敖蛔印被蛘摺皨啥?,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雞:有積蓄
除夕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桌上,自然少不了雞。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吉利。年菜必須有一只雞在餐桌上,因為“吃雞起家”。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頭生”,都會選“走地雞”,喻求生生猛猛。
豬脷:大吉大利
豬脷代表著一年都大吉大利,所以豬脷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被老街坊搶著來買的!
魚:年年有余
因為中國傳統(tǒng)有年年有余(魚)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
為了吃出連年有余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終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余,有頭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