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連日陰雨,濕氣纏綿如織,直至骨髓。家鄉(xiāng)的早春尤其冷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往昔,每當(dāng)這般時分,我總是會想起那溫暖如老的貧瘠土地上生長的友情詩句,那是一種在寒風(fēng)中依然綻放的溫情。
記得每年這種天氣,我都會為行動不便的爺爺奶奶準(zhǔn)備一份小禮物——一只銅腳爐或者一個布套包好的“湯婆子”。那是他們最期待的一份禮物,因?yàn)樗鼈兡軒Ыo他們溫暖和舒適,就像寶釵過生日時賈母所享受到的那樣。
劉姥姥從大觀園歸來時,園中的姑娘們送她的那些青紗、繭綢、御田粳米、果子點(diǎn)心以及隨身衣衫,還有那百多兩銀子的恩賜,那才真正地幫助了她度過難關(guān),讓她感受到了真正的人間之美,這也是暖老溫貧的一個展現(xiàn)。
在我看來,暖老溫貧不僅僅體現(xiàn)在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是在于精神上的慰藉。在遇到迷途求助者時,我們用言語安慰,用方向指引;面對辛苦工作的小販,我們買下她的蔬菜,讓她盡快回家;即使不能立即幫忙,也能陪伴著嘆息,為對方提供支持。這一切都構(gòu)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紐帶。
有一次,我聽說屠格涅夫與一個乞丐相遇,他什么也沒給,但深情地說:“兄弟,你別介意。”那個乞丐卻被深深感動,說:“謝謝,這已經(jīng)足夠了?!边@樣的真誠和理解,是一種超越貧富差距的情誼,這也是我們追求的人文關(guān)懷和社會進(jìn)步的一部分。
提及“暖老溫貧”,我想到鄭板橋?qū)懴碌某疵自姡f在冰凍欲雪的時候,與親戚朋友共飲一碗炒米茶,如同他心中的熱乎乎。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情感交流,它能夠跨越時間空間,將人們的心靈連接起來。
最近,有組織拍攝專題片《板橋家書》,企圖再現(xiàn)這一場景,但遺憾的是,他們將炒米誤作爆米花。我想,如果真的可以回到清代乾隆年間,或許還真有爆米機(jī)。但現(xiàn)在,只要手邊有鐵鍋,一碗炒飯就能讓人感到滿足,無需任何機(jī)械設(shè)備。那種焦黃色的香味,不需要糖醋醬油,就能讓人品味出不同尋常的風(fēng)味。
而今,當(dāng)我憶起小時候吃過的手工炒飯,那些焦黃色的小塊兒,在滾燙的水里跳躍著,看似簡單,卻充滿了童年的歡樂。而且,再加上紅糖,一口接一口,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我的肚子里,那就是最純粹的情趣之處了。
最后,要談到泡炒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加入溏心蛋。那不是一般人的奢侈,而是對身體的一種特別呵護(hù)。當(dāng)你慢慢咀嚼那些流質(zhì)蛋白質(zhì)的時候,你仿佛置身于海上日出的浪花之中,而后喝下那甜甜的地道牛奶茶,更添幾分愜意。不論何處,只要有人愿意用心去做這樣的小事,即使是在寒冷中,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世界。